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以“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为主题,为国内外设计教育工作者和业界同行提供了一个报道先进教育成果、交流设计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的平台。
在本次大会的最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辛向阳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国际会议成果分享与总结”的闭幕演讲。他谈到了自己,如何成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院长,在任期间作出了哪些教育改革与实践,也谈到了一个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情操与理想,最后他分享了接下来希望探索的领略,不作为院长他还能在设计这个领域为教育事业做些什么。
图文实录:
作为会议的最后的部分,我们要开心点。五年的会议下来,跟设计相关的,跟设计教育相关的,该说的基本上都说过了。在这最后,不能说是正式的会议闭幕,算是感谢这五年来一直支持我们会议的所有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个会议?2011年7月3号,陈校长、高校长和当时人事处的戴处,还有现在的张院长、校办的郭主任正好签约,准备加盟江南大学。我在美国开始读书以来,和国内的很多高校有过很多接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校,从清华到复旦到同济到广美,还就没有和江南大学有过任何交往。
说来也怪,设计江湖,一般说到设计江湖,首先想到的是江南大学,然后是湖南大学,但是我就不知道还有江南大学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后来,在2011年时候,他们找到我。其实从2010年开始我就接触江南大学,当时有两个同学考到香港理工去了,是从江南大学去的,非常不错、非常优秀,后来开始知道有这个学校、这个名字。
在回到内地这几年,和国内很多学校交流的过程中,也做过报告,当时很多学校的老师,包括学院的院长,他们跟我说一句话,辛老师,我非常喜欢你讲的东西,也非常喜欢你在卡耐基梅隆和香港理工做过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不太好做。中国的体制和你们在境外不一样。
其实我知道,是可以做的。我们不是设计师吗,设计师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职业,有问题了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在江南大学,别人给了我很多建议,从各个不同角度。很多不同的朋友,也跟我说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话,说江大水深。我想说,说“江大水深”的人是没有在大海里游过泳,卡耐基梅隆的水不深吗,香港理工的水比江南大学深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要改变江大,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再加上教育体制和国内的环境,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说我试试看。试试看,那肯定要有办法,没有底气不敢趟这水。工科男出身,学过建筑,学过油画,学过平面设计,学过交互设计,什么专业我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其实也挺重要,想做点事情,这个底气还是要有的。没有这个,是玩不转的。
因为既要有自己的纯粹的理想,同时还要有能力在一个大的,有历史的学校和各个老师在同一个语境下进行交流。我知道,任何一个组织的改变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当时江南大学陈校长跟我讲,辛老师,我们希望您过来,辛老师您想做什么事情?我说我想做这些事情、那些事情,把国外的教育理念分享过来,在中国的语境下做个尝试。
陈校长说您需要几年?我说需要五年。陈校长说不行,要签约十年。那十年就十年,我也非常清楚,我做好这件事情,五年应该够了。如果五年还做不好,那我这个实验是失败的。做好这五年的事情,我非常清楚,需要我个人的努力,需要江南大学所有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在座的各位同行,国内外的所有人一起完成这件事情。
从我来之前做准备工作,到整个学院的各种不同的改变,原来本科教学的二百多门的课程大纲,都重新修订过,增加了几十门新课,这在很多学校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江南大学这个地方,至少在公共场合,还没有人跟辛老师说你王八蛋。
事情不容易做,上一门新课,要重新备课,不容易。研究生,我们十几年,有四个研究方向,到去年我们换成六个方向,从四个改到六个不容易,做到了。教师科研团队,原来没有,教师的科研团队,一是学科交叉需要的,二是我所有这个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各位老师创造各种平台,让老师们有新的机会在新的场合和新的语境下交流,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也是个组织文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东西。
一开始,我们有个别老师的团队是比较成熟的,但是这个团队的构成还是以老师个人和他的博士生组成为主,交叉性不够。现在至少有三个比较成熟的团队,这些团队也都能开始看到不同专业领域人在一起交流是非常关键,让大家一起去思考设计学院未来的发展,一起去思考和分享学科上很多前沿的资讯,思考学科的发展问题。
从刚才说的教师的科研团队,系部组织的变化,到本科教学大纲的全部重新修订,到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变化,一直到去年博士点拿下来,应该说这四年,从体制内的要求,和当时来设计学院各位老师、学校领导的期望,是能够比较好的对应起来的。当时承诺的事情我们基本上都做到了。 有人说辛老师是学者型的领导,温文尔雅,他不知道我为了博士点在会议上摔麦克风。在过去四年,在所有这些事情做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改变的东西,从一个老师个人,到一个老师的团队,到很多老师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我们需要一个会议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让在座的所有人一起去帮我完成这个事业。因此,非常感谢。
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我们所谓做的这个会议,用他们的话来讲,这叫学科影响力,辛老师来的,学科开起来了,影响力起来了。实际上我是在利用你们,不是为了我自己,我也希望江南大学通过这几年变化,能够是一个新的学校,新的学院。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变化还算好,这个新的学院过程,至少达到了我个人的期望值,甚至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好的多得多,也比我原来答应陈校长的事情要多。
我来江大当院长的时间不长,应该说三年很短的,有的学校任期是五年,江大是三年,到江大的院长都需要在三年之内交出满意的答卷。我已经是从第二任开始的了,但是,我觉得设计学院已经完成了文化上的变化。八卦一点,从我自己主动下来,到张院长接班,应该说这是种和谐,是制度的延续,这本身就反映了一个组织的文化变化,组织开始走向成熟。
其实第二个任期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跟学院的老师们讲,我会在什么时候退下来,当我看到学院有足够的年轻人能够担起这个责任的时候,我就退下来。我第二个任期没有结束,但是,基本上学院到了这个状态。原来很多我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做好的事情,但我已经看到现在的班子在积极的在往前推进。
今天上午黄校长讲了很多话,黄校长去年作为教育部的专家组,对江南大学的本科进行评估的时候,给了江南大学很多的反馈,现在已经反映到江南大学全校的教学改革上去了,其实当中有很多是涉及学院利益的事情。
除了本科教学,对外服务上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我们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有信息服务、创业创新,还有医疗与服务,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很多老师通过对外合作,和外面的企业和外面的学校,自由组成团队,寻找新的兴趣,去培育一些新的,学科理念设计的方法,去探索新的东西。
这个探索从院内开始,尽管开放创新设计院,作为一个机构组织运行还有很多问题,学院内开始做健康医疗的问题的时候,很多老师也不是特别理解,这个事情和我们设计有什么关系?我们习惯于做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咨询,但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江南大学的党代会上,江南大学十三五规划中把健康和医疗作为江南大学未来三个重点研究方向的第一个方向。也就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启动的很多事情,不会因为我辞职了院长就停止,学校的延续,我们本科教学的改革,已经开始健康领域研究,这些事情的继续,也是我能够非常安心下来的一个很好的前提。
当然我辞职也是有很多曲折的,去年6月初,我们请了外聘专家,通过了博士点答辩,一个礼拜以后,我就写了一封邮件说我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学校当然是不同意这个事情,但是经历了半年多的博弈,最后还是同意了。
我忘了说一件事,插一句话,江南大学建筑学这个方向停止招生了,我要对所有的和这个专业相关和关心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的师生们说声对不起。实际上在我来之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讲到江南大学从六十个专业减到五十个专业,这个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专业要砍掉。当时和辛辛那提做全方位的合作,辛辛那提有这个设计艺术,建筑与城市规划,所以我说江南大学全面交流合作必须对等,我们必须有建筑,我们保留了。我不同意学校撤掉,这个专业还在,只是暂时停止招生。
有一天碰到一个我不认识的学生,在走廊里跟我说“辛老师你好”,我问他哪个专业的,“建筑学的”,我说不错,你考到江南大学成绩应该不错,是工科的?他说“是的,比一本高了好几十分,我同分数的同学去了东南大学建筑学,五年建筑学毕业可以考研究生”。而我们这里,因为是工学建筑学,他毕业之后不能马上有考试的资格。在这个意义上,我就同意了学校这个决策,不是为了我个人,和我个人没有半点关系,但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学生,他的学习,职业道路上的成长,如果不能给他这个,那就暂时先停一停,这是一个背景。
上个月,校领导到学院来做介绍的时候,辛老师正式离职,当时像发表获奖感言,这个感言在我的微信上有,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关心我,辛老师外面生活了十几年,能不能适应国内的体制,我说适应体制不是学会请客,而是学会敬畏体制,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遵守游戏规则,如果学校在这个阶段,国家在这个阶段,需要在这个方面让一个学校一个学院来做贡献的时候,请一定遵守这方面的游戏规则。当你为一个学校做贡献,当一个学校为地方做贡献,你才有可能获得这个学校对你学院的支持,才可能获得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支持,我们今年的国际会议,得到了无锡市政府非常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这几年说的,培养受人尊重的设计师,得到的回报也是多方面的。
第二个,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这和今天黄校长讲的是一个意思。但是我说的没有他那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理念。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大多数老师既是老师也为人父母,想想你的孩子,在大学受教育的时候,你希望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把学生当成孩子一样去关心。
其实很多老师说,你把整创班的孩子当老鼠做实验。没有,我很清楚整创班的理念,也清楚这些孩子会有很好的结果。愿意升学的孩子可以找到好的学校,愿意就业的孩子可以找到社会上的平台。整创的孩子会什么?他们会他们擅长的想做的事情,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他特别喜欢做的事情,都能在他喜欢的领域做得非常好。从他们第一届毕业生的去向,到企业也好,国外就学也好,非常清楚的反映了这个特点。
我从来不会把孩子当做白鼠去实验,因为我经历了十七年不间断的大学以上教育,中间我也工作过很多年,有些工作是全日制的,有些工作是兼职的。我曾经在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专业,我有比较丰富专业背景,同时作为一个学生,我会感同身受,我会希望有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希望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第三点,把学院当家,要爱护学院,不要老盯着别人,你为学院做了什么,想想自己可以为学院做什么。有很多人不一定喜欢辛老师的做事风格,有很多人不一定喜欢辛老师所做的事情,我也一样,我也不喜欢每一个人,但是我尊重每一个人。我尽可能为每一个老师提供我力所能及的资源分享,为他们创造平台。
但是世界这么大,都想到处去看看,我了解的东西,尽管我念书念了十七年,那也不够多。我希望各个老师,通过我们已经有的各种平台和各种机会,多去抓住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上快乐的人,让你的快乐影响到孩子们。这个事情尽管我很累,但是我说过我一直都很开心。虽然老了点,但是我心态一直是年轻的,因为我有理想,这是获奖感言的最后一点。理想不仅仅是指引我们去做该做的事情,指引我们前进,更关键的是能帮助你渡过难关。
这里还有一个,原来学院的官方获奖感言忘了说,我到江大并不想证明我能做什么,我只是分享我在外的所学所见,我在江大包括香港理工,和我在美国所学所见不一样,只有个别课程借鉴过来。我证明什么?我证明一个院长可以做什么。我们有体制,我知道在中国这个体制下学习一个院长,需要行政平台推动很多改革。我们国家有上千的设计专业,上千的学校,上千的院长,如果他们都思考这些东西,难道中国的教育没有希望?
那辛老师,你辞职干什么?我也需要享受生活。前面的从过去十几年念书回来分享,说实在话,我从小在大别山区长大,受了我爸爸妈妈老区的革命教育,总觉得要回报祖国,这个是非常清楚的,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和对国家的使命感很强,非常清楚我的性格,我也非常顽固,很难说服我。
过去这些年是我从小在中国生长的回报的话,我现在想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教不同的课,尝试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也努力把自己的所学分享给不同的同学,我在教学生的时候,我学到了和我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这些年,在努力教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和很多在座的人一样。
设计师这个职业,在企业里头、在学校里头常常有一种困惑,一个设计学科在大学里不能产生足够多的学术论文,这个学科常常不被学校的高层重视;在企业里面,因为设计师的VP或者CEO不太多,企业设计师也有很多困惑。很多好的想法、好的概念,包括一些可以证明价值的东西不能去实现。我花了大概五六年的时间,一直在琢磨,CEO们在问哪些问题,他们在决策过程中用什么方式去寻找答案?然后我在想,他们又应该去问哪些问题?
思考了好几年,我似乎有一点点眉目了,我知道他们应该问哪些问题,这是我下一步想做的事情。知道CEO想问什么问题,那我就有可能开发出一些和他们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尝试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其实也是我明天开始有企业支持的“时势趋势论坛”的开始。
这个开始了,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我没有想清楚,但是我知道我们需要从某一个地方开始,我总隐隐约约的感觉到CEO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还要把这些问题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框架下表达出来。如果能表达清楚,恐怕我们知道答案的路也就不太远。说白了,最后也可以跟CEO玩一玩,多赚点钱。钱本身不是罪恶,而问题是你用钱来干什么。
还有一个事情,这个会议结束之后,我想做的事情已经在开始做了,我希望推动一个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指导的设计教育比赛,全国的比赛成百上千,还就没有一个设计教育比赛。为什么需要比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谁真的好好思考过人才培养应该怎么去做?如何去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策划这个比赛一年多了,上午教育部的领导有过来了解这个会议的情况,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没有到会场来。
这个比赛,第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思考怎么教好一门课,设计好一个大纲,做好整体的专业或者课题组或者学科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切实的原因,很多年轻的老师都有职业发展的压力,需要教学成果奖。我们很清楚,奖项那么好拿吗?拿不到,拿到也是排名在五名之后。有了这么一个平台,希望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获得一个比赛的奖项。对你们评职称也是一个帮助,这个帮助不为了你评职称,但是我们个人对教育付出的努力,这是应该得到的回报。还是那句话,有责任感、受尊重。
最后,要感谢的人很多,这个照片上很多人都在,演讲嘉宾也在,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在,我们很多志愿者也在,很多组织团队的人也在。傅老师来没来?傅少平(音译)老师是设计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各位可能给他打过电话,设计学院的办公室主任不容易,这五年以来为了会议付出无数的辛劳,跟着我一起做很多别的学院的主任不屑做的工作,希望大家感谢他。
人很多,先后顺序就不要在意了。谢谢钱老师,在座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从2013年开始,12、13年我还要努力关注会议的每一个环节,14、15年我基本上不怎么管了,甩手给她,很多会议的组织工作、推动工作,都是她代替我去做,天天给我打电话,辛老师这个没做那个没做。过那么久会议过程才出来,因为我比较懒,太依赖钱老师的。
丁老师非常特殊的职务,辛老师做过院长,刚到国内来不容易,很多事情不知道,学校给我派个助理。学校特批我,辛老师作为唯一一个学校十八个院长,唯一有秘书的。他不只是我的秘书,学校的大秘书,他管的事情不只是我,还有会议的很多事情,很多需要支持的他都会义无反顾。也希望大家给丁老师一个感谢。
陈老师,在座的很多老师、嘉宾,尤其是国外嘉宾,非常了解她,她是设计学院国际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帮手。人才,我跟她说了好多次,我非常开心你在学院,我不做院长了,我还在做院长的时候,我没有任何退的想法就跟她说过,你要去考博士,你对设计的理解,对组织的变化,你这些年的观察已经超出了很多设计师对设计的理解。我希望你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朱金(音译)老师,我们党办的秘书,尽管没来,也鼓个掌。党办秘书,他凭什么要管我们教育会议?这些年每年一到会议注册的时候,朱老师都是,那也要熬夜,他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这些事情没有任何的额外回报。
戴国平(音译)老师,各位老师在每年的参会,尤其从第二年开始,我们所有人都会拿到一本会议演讲录,演讲录,因为我们前些年会议组织经验不够,也没有请速记,都是戴老师和钱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回去无数遍的看演讲视频。我们的设备并不是特别好的设备,今天的设备更好一点是因为我们请了外面的资源。一点一点的把这个视频的资料整理出来,最后没有正式出版,但是是原汁原味的演讲整理,这些都是拜托戴老师,希望大家再次感谢戴老师。
陈建新(音译)老师,刚刚到设计学院不久,他从商学院到设计学院,他清楚的感觉到设计学院有一种文化,他希望能够看到这种文化的继续发扬,开放、尊重。他为这次会议,尽管他只是从这次会议开始参加组织,他的各种前前后后,包括网站也好,包括很多的外联的工作,他做了很多,再次感谢陈老师。
很多在座的志愿者,我就不一一念名字了,志愿者来自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每年都有,一拨又一拨,有的孩子已经毕业了工作了,有的孩子毕业之后又回来了,感谢你们每一位。
还有同声传译的两位。唯一没有感谢的,我们班子所有成员,和学校的领导,市领导,我就不说了。
到这里,mission accomplished,这五年我的理想,做到了,为什么今天还在这里有这么多人在座?在国内开会不容易,又没有红头文件,又不是教指委的,又不是学科评议组的,各位老师还来了,因为我们这个会议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在座的各位,感谢大家,谢谢。
目标听众
· 有志于体验设计的设计师
· 产品经理及用户研究人员
· 企业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设计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现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本科,2000年获美国西弗吉 尼亚大学,双专业(平面设计、油画)艺术学士;艺术史副学士,2002年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交互设计硕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 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