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基础设计分论坛,该论坛从设计类课程本身的设计出发,与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及其理论体系和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本段演讲中,来自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林茵茵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设计和实施可持续课程,设计基础课程在香港的案例研究”的演讲,展示了香港教育改革新体验下对建设课程框架的信息,她建立的设计基础和TMA的方法和挑战,被认为是毕业生在香港学习设计筹备至关重要的阶段。
重点获益
· 通过案例了解香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现状
· 了解香港教育改革新体验下建设课程框架
· 了解TMA方法和挑战对设计毕业生的影响
图文实录:
大家好,我的普通话不好,我就讲英文了。感谢江南大学邀请我参加此次的会议,和大家分享我过去的实践和经验。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我们讨论的项目是以香港的案例研究来研究设计与实施可持续性课程,我是来自于香港科技学院HDI,这是2007年建立的,2010年正式教学,我们现在有七千名全职的学生,有差不多五百名的教职员工,事实上这个校园看上去非常美。
我们是香港最大的一个大学之一,那么我们为创业产业培养储备人才,我们是非常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大学,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一流的基础设计学教育大学,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叫做“设计基础”。
这是我们在设计学院的开学照片,我们的课程开幕的照片,其实我在这个照片里。所谓的基础项目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初期的项目,旨在给予本科的学位,为学生今后更为深入地创意方面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虽然说我们的学习是更为通识的,而不是专业的课程,我们希望基础学科将会是覆盖多方面的基础学科的学习,能够为未来进入更高层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其实和清华大学美学院的基础课程是非常相似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项目和课程设计的基石。在2005年拜访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来研究相关的课程,我们主要还是关注基础学科的学习和学术机构,我是当时的代表团一员,我们的确去了很多不同的国家,也学到了很多的经验和知识。那么当时香港大学还做了一个深入的课程设计的调查,调查了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还做了调查小组的访问。
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开始了课程设置开发小组CDT,也是邀请了全球知名的学术专家来参与其中,在这一年我们也有大量的论坛和研讨会,第一个最大的研讨会有超过三百人的参加,我们也在同年起草了课程相关的模式,你可能会觉得三百人很多,但是在香港,三百人真的不少了。我是当时被指任为CDT的领导,这个挑战非常大,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有这样的大的、跨专业领域的项目。
这是我们的外部专家,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请到王明(音译)教授,我想你们都对他很熟悉,还有来自于日本的教授,还有来自于英国马丁学院,他是来自于美国的,还有两个来自于香港的设计同事,一个是我的同事,还有一个是唐明丽(音译),是来自于沟通交流中心的,他们是我们的成员。我们组织也是有很好的组织,而且我们发现我们的项目也是互相分享经验的,因为分享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够互相促成更好的行动。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战略,还有我们的困难。我们现在在设计这个基础的项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现有的学科和管理结构,这些挑战是包括,我们有超过三十个HD的设计课程,是在VC和数字媒体和产品和内装以及时尚影像的设计,第二个是这些课程是由五个部门进行的,不仅仅是由我们部门,而且有五个部门进行,那个时候没有基础教育的课程专门部门,就是说我们的同事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在这样的结构下很难管理我们的教育质量以及资源。
所以你们都是设计的人员,你也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个阶段。要管理这么大的部门,这么多的人,而且他们是来自于四个学院、校区,所以管理起来更难。所以我们要进行教学基础教育的研究中,设计的部门是在2000年开始了基础研究。2003年的时候我就被派为这个项目的领导者。我们后来招募了七百多个学生,他们是由政府出资的,有六百个学生是自费学习的,这些学生的数量其实已经对我们来说非常多了。我们还要开发一个共同的课程框架,从而能够满足香港的愿景以及我们给自己定下的任务,而且我们需要能够满足未来对于人员的需求,而且我们要考虑,我们需要能够支持设计方面的研究。在这里可能没有什么图片,等一会我们有更多的图片给大家展示。
我们要培养这么一个国际视野,同时有文化敏感度的团队,我们需要有非常适当的内生的描述,对于类似的项目我们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我们的团队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数据研究、数据学习,我们并没有给大家很多的数据,首先就是我们这里的课程数量,对于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是有658名,而且在总的学生量大概是接近五千名,但是在这里,我们大概有七百名学生是基础的教育。这是另外一个非常大的项目,我们这里也是有现有的模式里面非常大的数据。
在研究里面,我们其中有一些模块,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概有七十几个模型是分布在不同的课程里面,也就是说这个结构是类似的,但是名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有73个不同的模型在这个结构里面,我们觉得必须要做得更简单一点,重新进行精简,有些看起来比较类似,如果说有些类似度已经达到80%,我们就放到同一个里面。在资源里面,我们还要考虑质量。
我们同时还要响应一下邱教授讲到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在后面开始几年的学习,还要关注到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的思维模式。这些数据将会帮助我们提高这个效果,而且对于我们的成员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项目的验证,这是我们整个的团队,其中还有一个小组,在中间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学生成果。香港DI的新项目,我们的委员会包括了本地和国外的专业委员来评估这些学生的作品,同时也是定义了原则来评估学生。当然这个项目非常大,所以在这里是非常繁琐的,而且我们需要有很多人的共同协调来评估这些学生的作业。
这是另外一个作业,我们邀请大家看一下,这里有一个小的迷你展览,其中还包括我们的文件等等编制成册。这些是我的学生,这是他们做的色彩练习,所以他们穿的衣服也是五彩缤纷的,从而可以让大家觉得很美。这里我们为了表示在执行这个课程,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图是展示了之前的学科结构和现在的不同,我们称之为3+2+3,这是从1978年到2008年,老的学科结构。现在是2009年开始的是3+3+4,这是和你们非常类似的。其中还包括高中以及高等教育到大学,3+3+4,这是包括了香港的大学,是由香港政府出资的。从2009年政府指示给两年的高等学习或者是四年的学制学习提供资金。
所以我们发现,两年的高等教育是资助的,大家可以看到入学是从高中开始的,这是一个三年的政府出资的项目。它是从国外的大学,包括国内的,这些学生可以由本地的大学收录,可以先从第一年、第二年进行,从资质来进行决定。
现在再讲一下设计基本教育,这些是包括所有的一年级学生,这是一个必修课。这里我们有十个模块,不是很多,十个。在第一年的基础学习,紫色这块高量了,这里包括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审美、文化学习等等。这是在2009年的时候,像邱刚刚提到的,我们的结构也是比较类似的,也是把它进行了整合。这也是由香港政府进行出资的,对于设计的学生在培训的委员会旗下进行管理的,而且我们也获得了资金设计课程,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共同的模块,这些是需要参加很多论坛等等的,所以我们也要选择到底要不要花这个钱参加论坛。
这是我们的十个模块,我详细介绍一下。首先,AS是审美,也就是说我们其中会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符号学的能力,我们也会使用这些材料让学生设计这些东西,这是我的好朋友张老师做的。第二个,非常创造性的思考,这个创造性的思考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而且要学习不同的方法。为了能够让他们有更好的创意思维,我们要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进行。
文化的学习,我们需要能够展示区别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元素,及时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文化也有不同。这是由计算机辅助的设计,这也是由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的。还有绘图以及视觉化,这不是给大家细节,只是给大家概念我们的工作坊是怎么做的。还有我们进行设计实践,让他们选择不同的材料,你可以看到这些材料是不同的。
基础的项目,学生有能力能够学习,他们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想要做更多的关于视觉或者是模型等等,都可以,所以学生是有自己的选择进行的。我们让学生能够有灵活性,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是谁,你是谁等等。
现在我们有另外一个介绍,这是我们的两年课程,从2012年开始的。这里我们有三个模块,之前三年的高等教育有十个模块,这里只有三个模块,有一个是创造性的思维、文化学习、审美以及符号学,为什么留在这里?因为政府出资的原因,所以还要放在这里。对于新的HD项目课程,香港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这些模块,我们有五个学期,对每个学期我们其中都有核心的课程。所以第一年都是基础学习的学生,他们有六个班。
现在我们再讲一下我们的项目关注点,两年的,在这里我们讲一下它的不同点,这是一个三年变成两年的项目,这里我们有一些新的选择。其中是包括一些技术以及高等教育的学院,等一下可以让大家看一下这些细节,可能在这里看不到。这里我们从2012年开始,香港的政府出资资助了一些项目,其中包括像广告和时尚产品设计,还有文化、景观设计、管理等等,还有景观建筑,你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花了很多钱在高等教育上,包括建筑类。
这个项目,你可以看到它关注的领域,这是我们2010年的计划,它为我们所有的学生提供设计的体验,当然是关注于我们的专业领域,同时也提供在视觉和艺术方面的各种课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香港创意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多,这个新部门我是领导。
接下来看一下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对于每个课程都会有一个战略的设计。核心的课程关键是创意的思维、应用的使用、思维重新发现。我们同时也有自己的研究部门,之后可以看到我们的书。我们相信教育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创意模型是囊括了社会创新和对于(双转石)模型的预测,也就是说有三个EM开头,预测、拥抱和附能。
同时这个领域我们也有应用的研究,我们也认为了解和赞同文化的异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尽可能地使用文化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对于美学与符号学来说,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地创立和培育一种审美与符号的文化。在接下来的图片中将会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学生是如何在核心课程的设置领导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其自身的创意,而不是说老师逼着学生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这些就是我们学生的成果。这是非常创意的一些思维。
同时我们也会研究不同材质的使用,还有我们有一些课程是从始惯终的,尝试不同的材料。这边展示的并不多,你可以去我们的官方网站看我们的学生作品。学习活动,我们主要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多样化的,而且是希望能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机会,能够和客座教授、客座学者进行合作,和我们常驻的艺术家合作,和艺术家能够做一些合作的项目,尽可能多拜访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参展,并且做一些有趣的工作坊。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项目,是美学与符号学课程的项目,这是绘画课程。我们有来自于加拿大的,有来于与国外的,也有来自于本地的艺术家合作,这是一位国际艺术家。这是我们非常有趣的现代艺术家,和我们的学生有一起的合作,这是我们在比利时的项目,可持续性。这是我们和著名品牌做的合作项目,我们还有艺术演出,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讲座,和参与当地的比赛,还有文化之旅和学生交流活动,我们有来自于日本、大陆、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学生。
接下来和大家聊一下应用研究,我刚刚所说的研究并不意味着你要在入学很久之后才开始,甚至一年级也可以做很有趣的研究,这是我们设计基础学部门的第一次做的应用研究。你知道香港的房子都非常小,这是去研究在一个香港小厨房里面所需要的家具,这是我们来自于维多利亚技术学院的教授。这是日本教授所带领的在日本的,并且延伸到全世界的应用研究。这是社会创新带来可持续性机构,我们和它们做的研究项目,这个主要是研究社会创新的框架下如何进行艺术的创作。
我们当时还有一个获得资金赞助的研究项目,这也是政府资助的一个项目,是希望能够改善香港的行为模式,使香港的行为模式能够具有更多的低碳、可持续性,这是包括了一整天的公开论坛,两个半天的大师班,这两个半天的大师班是针对学生的。
还有一个应用研究,我当时是首席研究者,我们为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最终应用研究报告。我也想为大家多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应用研究,其实我们还是出了一本书《新知道》,这本书如果你们有需要,我们可以给你们学校寄一本,这本书是说,以通感进行设计。我们的教授经验使我们能够使用这本书总结新研究下所做的活动。像中国很多的教育,我们在中国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对于我们香港设计学院来说,我们做的研究完全是出自自己的兴趣,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工作。我们一直说,你要爱你的学生,你要外你的教学。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障碍和解决方面,当然会有一些挑战和障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程的设置。对于师资的投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也需要老师花非常大的时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创意行业的需求是不是能够作出及时的回馈?我们怎么样把教授的模式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一直在变化,产业也一直在变化,这是很正常的。
第三点,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如何能够很好地跟上新课程设置和教授的核心活动。可信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负到这个责任,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资源的投入去做质量方面的评估和审视。
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师资团队,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有十四个讲师,两个高级讲师,因为我们是技术学科,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为了能够覆盖需求,师资的负担非常大,我们对于师资的背景要求非常高。我们的教职员工的发展。
这是我们设计周的活动,我们也有向泰国等等这些可持续会议和日本的国际会议上做演说,我们非常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我们也经常受邀参考工作坊,这是我的同事,我们也做了很多文化合作活动,这是广东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为大家介绍的内容。
三十分钟,我很守时。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