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与社会的行动主义 ——2021广州美术学院DESIS研讨会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48223人看过

文化与社会的行动主义

——2021广州美术学院DESIS研讨会
20230417163756214.png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 J 栋101
时间:2021年12月3日(周五)9:00-17:00

主办: 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 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
支持: 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
       (DESIS Network)

 会议简介 

       社会是一个潜藏着各种机会和问题的巨大而复杂的网络,而文化为这张巨网牢筑着最深厚的基础。行为、规则、语言、习俗、物质......成为我们剖析社会及其文化的不同切片。唯有行动能改变,走进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关口,除了习以为常的“增长”议题,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来面对和解决。未来,社会的可持续性和韧性,甚至比繁荣和发展更为重要。我们相信,以设计为原点的文化和社会的行动主义,会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2021年12月,广州美术学院将举行DESIS学术研讨会,会议以 “文化与社会的行动主义”为主题——倡导“Locality、Action”的设计理念,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尊重本土文化、本土传统,洞察地方需求、问题和矛盾,以艺术和设计的角度探索具有“在地”特点的解决方案。

      本次研讨会将邀请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相关行业的践行者,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和推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此次会议,聆听各方思想理念,开阔思维和视野。欢迎参与者积极交流探讨,畅所欲言,为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领域的实践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演讲概览:

20230413162934052.png

研讨会议程:

上午场(9:00-11:40)
 
主持:彭圣芳教授 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主任
致辞:陈江教授 工业设计学院院长
         梁町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9:15-9:50)演讲一:
Building Community of Place——Design For Collaborative City Making
构建地方社区——协作城市的形成

       通过设计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新型关系,是社会创新设计的关键内容。Manzini教授将以多个案例阐述,如何在不同层面以设计推动社会创新、构建协作模式从而推动更好的城市社区的产生。

20230413163031512.png


Ezio Manzini
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DESIS联盟主席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Ezio Manzini教授一直致力于可持续设计。近来,他重点关注社会创新这一可持续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创立了DESIS联盟:一个活跃于社会创新和可持续性设计领域国际设计学院网络。目前,他是DESIS联盟的主席和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他曾在全球多个设计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如巴塞罗那设计学院、同济大学、江南大学、伦敦艺术学院、开普半岛科技大学、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等。他的书籍《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2015)目前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日常的政治》(2019)中文版于2020年10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9:50-10:10)演讲二:
文化思想的一统性与设计文化的多样性
       全球化的持续深化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所伴随的各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重新看到在地性的价值。于是多样化、多元化、本土化、民族性等等成为一种学术正确。与此同时,诸如环境生态危机等全球化问题亟待一统性的解决方案。本次汇报将分享关于文化思想的一统性与设计文化的多样性的初步思考。

20230413163046436.png

巩淼森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博士,设计学院副教授,DESIS Lab主任,是米兰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培养的设计学博士。现任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国际协调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联盟(DESIS-China)联合协调员,他的学术专长包括可持续战略设计、服务设计与社会创新、创新设计、文化溯源与设计创新等。

(10:10-10:30)演讲三:
返景入深林:由社区场景实践看可持续设计
       以3-4个社区营造中的实践案例,引出讨论点:
  • 可持续设计在当下基层社区建设实践中的独特价值;

  • 设计师/艺术家与社区民众、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

  • 前路如何?

20230413163102327.png

刘源
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
       文化人类学博士,自然保护区管理博士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UNDP GEF/SGP)中国国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阿拉善SEE基金会“劲草计划”公益导师;质兰基金会培训导师。15年公益领域从业,在社区废弃物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现代化转型、青年公益人培育、公益行动的知识生产等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经验。
 
(10:40-11:00)演讲四:

双碳目标下的未来可持续设计:水-能源-食物的产品服务系统创新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水、能源和食物资源的依赖,然而这三种资源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中国正加速推进能源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转型,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灵活布局的分布式生产结构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创新途径,从大型、高度集中的中心化网络,转为小型、高度灵活的、靠近终端用户的、可自由连接的分布式网络,使得水、能源和食物资源可以在系统内实现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从过去依赖于产品的单一生产、消费模式转为以提供服务和微循环为主的弹性系统模式,实现系统内能量、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水、能源、食物系统的绿色协同发展,助力生态文明的建设。

20230413163116994.png

张军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2009-2011)。长期从事并主持可持续设计、服务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担任中国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CHINA湖南大学LAB协调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等共同发起并组织建设《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以及服务设计七校教育联盟等学术网络。


(11:00 -11:20)演讲五:
以社会创新为视角的场所社会化营造
       本次演讲将聚焦全球复杂不确定性语境下的城市社区,围绕提升城市社区凝聚力及应对多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中到对剩余空间环境的社会化营造上,探讨“社会空间”营造的方式如何重新关联社区的服务、知识、技能及需求。通过设计驱动社会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策略,挖掘剩余空间在城市生命的周期中,作为缓冲空间包容更多生长的可能性,设计社会化功能如何去整合空间与机会。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相互作用,整合社会创新的方法对组织形式、经济模式及社会结构进行适应性的重组。

20230413163132789.png

倪旻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执行主任。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与艺术学院空间叙事专业,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她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探索社会创新以及如何运用设计干预策略应对空间、系统和社会变革。近期她还关注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外生驱动和内生机制研究。 她作为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负责人带领实验室荣获2019上海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称号。联合编著《主动设计》丛书首本出版物《开放营造:为弹性城市而设计》2017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她是Open Your Space(OYS) 研究实践项目发起人,旨在探究设计作用于都市社区建成环境与公共空间在社会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复杂情境。由她领衔的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已作为上海城市更新品牌项目。她还荣获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2021省部级课题立项,以及以及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HRC)资助的中英国际联合研究项目。
 
(11:20-11:40)演讲六:
文化与社会创新的教研实践

       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伴随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学改革而建立,以大湾区的发展为契机,依托岭南、珠三角的地域与文化特征,并结合广州美术学院“接地气”的传统,探讨可持续与设计融合的新可能。中心致力于以艺术和设计推动文化更新和社会创新实践;在完整、可持续的文化生态目标指引下,建构具有特色的本科高年级阶段教学架构和体系,建立注重教学资源整合、科研与教学并进,具有新颖性和示范性及社会影响力的教学与研究平台。

20230413163149762.png

王柳庄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师,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可持续设计、文创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致力于以艺术和设计力量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环境保育与社会发展。
 

下午场(14:00-17:00)
主持:李健副教授 牧野学社创始人

 


(14:00-14:20)演讲七:
民胞物与:生态设计的差序伦理
       现实世界中,在有关生态环保议题的“知”与“行”之间仍旧存在着一些矛盾和悖论。所以,在研究生态设计的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同时,仍旧有必要探讨态设计的伦理秩序问题。文章从设计研究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历史语境和理论进路,主张摈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简单的二元对立,而儒家的差序伦理,尤其是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恰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维路径。

20230413163204403.png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的历史与理论、艺术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14)、《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2018)、《新中国美术家·周令钊》(2020),译著包括《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2020)《运动中的视觉》(2016)等5部,主编《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经典文选》(2010)、《字体摩登:字体书和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再发现(1919-1955)》(2017)等。获奖包括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


(14:20-14:40)演讲八:
非洲无电地区的清洁能源的可持续探索
       通过可负担的、高质量、持续设计累计为全球3800多万极端贫困人口通过太阳能解决方案接入了电力供应;累计为极端贫困家庭太阳能发电4700万度;为地球减少42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安全的照明光源为BOP人群提供不仅仅是夜晚中的一盏灯,Candle killer的初衷是为了在夜间给BOP人群提供清洁安全的光源;solar media在解决BOP人群电力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BOP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数字视频,传播着人类文明及丰富的知识传播到网络尚未普及之地,BOP人群通过solar media这个窗口,也为孩子们打开了解这个世界机会。

20230413163219016.png

李霞
Power Solution 诚信诺创始人
深圳市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用清洁能源(太阳能)改善非洲无电地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持续13年让他们用负担的起的价格购买高品质的太阳能灯,通上电,用上灯。
  
(14:40-15:00)演讲九:
后工业化时代的乡愁:如何重现乡村的美好
工业文明时代以追求产量和效率为主导的单一价值观,导致了农业本有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简化为只有生产价值这一单一价值。把农业只看做生产粮食的产业,导致了农村的衰微,如果乡村要复兴,必须重现乡村的多元价值。


20230413163241852.png

郝冠辉
沃土工坊、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旗溪生活农场创始人
       出生于80年代的中原乡村,有感于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乡村的衰败,高中时代立志把乡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地方,遂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从事生态农业推广工作,2008年来到广州先后创办帮助小农销售生态农产品的社会企业沃土工坊,以及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公益机构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2018年来到中山旗溪,运营旗溪生活农场,并联合英国舒马赫学院毕业生创办舒米学苑,希望打造一个新型的乡村社区。
 
(15:00-15:20)演讲十:
可持续设计中的在地社会系统

       在讨论可持续问题时,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系统的视角。但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巨大,如生态系统,往往无法被人类所控制和预设;而工程技术系统,则是完全受控的人造物。社会系统则更加复杂。在设计介入社会问题之时,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外,能否构建出支撑系统,往往是社会创新设计得以可持续的关键。

20230413163254715.png

钟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联合负责人,生态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专注于社会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食物网络,废弃物管理系统,城市社区等。
 
 
(15:30-15:50)演讲十一:
可食地景的华南在地探索
       2016年至今,秾·可食地景研究组在可食用景观文化、营造技术、社区应用、教育推广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从新的城镇化思考可食植物及种植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新链接,从历史、文化、生活出发重新思考种植行动给我们社区营造带来的新契机。

20230413163308476.png

李自若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讲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毕业,芬兰阿尔托大学访问学者,研究乡村景观及其乡土遗产保护、可食用景观、教育环境、社区营造等。华南农业大学秾•可食地景研究组负责人,主要进行岭南地区可食用景观相关文化、技术、社区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15:50-16:10)演讲十二:
激发中国年轻人向善的创造力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在意义缺失、高度不确定、内卷与躺平的年代,如何激发更多中国年轻人关注社会与环境议题的热情,激发TA们的创造力去回应与解决社会挑战,阿菜会分享BottleDream过去十年的思考与实践经验。

20230413163321254.png

蔡延青
BottleDream(瓶行宇宙)联合创始人


  • 共益企业 BottleDream(瓶行宇宙)联合创始人

  • 成都铁牛村候鸟村民

  • 环球社会创新纪录片《创变者》导演

  • 哈佛社会创新种子班(Harvard SEED)2013届Fellow

  •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CGPI)“商业向善”课程讲师

  • 2021 年入选 GenT 亚洲新生代榜单

  • 2016 年中德“城市创者”(City Maker)中方青年代表

  • 2015 年中澳“千禧计划”(China Australia Millennial Project)中方青年代表

  • 2015 年 3 月福布斯 2015 年中国 30 位 30 岁以下创业者

  • 于2014年8月荣登《快公司 FastCompany》杂志 ”2014中国商业最具创意100“榜单(MCP100)

       阿菜在 2011 年创办国内第一个专注社会创新的平台 BottleDream(瓶行宇宙),该平台于2017年10月获得美国B CORP(共益企业)认证,成为众多五百强品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咨询与创新合作伙伴。BottleDream于2020年10月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成员;2012 年 7 月他开始独自穿越四大洲 20 多个国家拍摄独立纪录片《创变者》,并在全球150多个城市众包放映;阿菜曾经采访在全球推动社会创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博士,也曾与全球最大社会企业家机构“阿育王(Ashoka)”的创始人Bill Drayton深入探讨社会议题,更与“欧洲社会创新之父”Michael Norton共同开发课程,与全球不同领域的年轻创变者有紧密交流。阿菜致力于推动更多中国年轻人参与社会创新与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成为创变者,改善世界。


(16:10-16:30)演讲十三:

万物混凝——可持续设计产品实践

       人类社会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危害,地球承受的负担剧增,资源枯竭和环境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材料利用将是个普遍问题,对地球与人类都非常重要。本土创造对混凝土的独特品质和局限性持之以恒的进行探索和理解,尝试各种新的可能。利用混凝土的“混”与“凝”,提供更多可持续设计的应用基础,并实现产品的创新体验。

20230413163335911.png

许刚
本土创造、农造、不造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国内一线资深独立设计师,于2011年创立国内混凝土家居第一品牌——本土创造。多年来率领设计团队,深入考察工业体系现状,聚焦关注城市生态与人文发展。以人文设计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多年来不断研发、创新高性能混凝土工艺,最终实现废弃材料的再生运用,促进环境、资源绿色发展。团队围绕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深化践行,在国内家居行业起到标杆、引领作用,产品设计享誉海内外,囊获多个设计大奖。


(16:30-17:00)圆桌讨论



免费

48223人看过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中国领先的创意设计与职业美学教育平台。专注于创意设计及职业美学领域的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

聚集全球精彩的创意设计、交互设计、工业设计、服务设计、设计思维及时尚美学等类别的教学课程、知识体系、大师观点、人物访谈、培训活动等内容,帮助你找到专业提升、职业发展的敏捷通道,实现你内心那成为艺术家的梦想!

学设计,上美啊!
关注微信公众号(meiaedu)每天获取最实用的干货!

直播常见问题更多>>

  • 1、我如何观看直播课?

  • 2、直播课程结束后,还可以再学习吗?

  • 3、直播结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该如何与讲师互动?

  • 5、我可以在APP上观看吗?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