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基础设计设计管理分论坛,该论坛主要探讨了何为设计?把握好设计发展过程中应保有的核心理念“人文价值”,把握好设计的发展趋势,才更好地把握设计的核心需求,把设计做好。
本段演讲中,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院长、教授张凌浩先生,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系统创新设计的时代回应”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了新时代设计的定义与方向,强调了设计应围绕用户的核心痛点和需求来展开,设计驱动的系统创新思维能够起到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帮助大家找到设计的商业机会。
重点获益
· 了解现代社会对于设计的新定义
· 学习如何去把握新的设计方向
· 学习如何以服务思维改善用户体验流程
· 了解如何才能把握设计的商业机会
图文实录:
首先欢迎各位参会嘉宾到这个分会场来进行分享和交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叫做《系统创新设计的时代回应》,因为这个主题事实上我们已经研究了五六年,其实正是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当中最快的阶段,我们逐步理清了一些理念、思路和成果,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在座各位做一下分享。
我们很多人学设计,我觉得每一个人学设计的都看过这个画面,以前好的设计的代表就是他。当时我记得我们学设计的时候都讲,设计是什么?设计是无所不在的,设计从口红、可口可乐到航天飞机,所以设计一开始就以一个非常宽的领域成为我们整个设计对象的广泛定义。设计近几年发展了很大的变化,你看很多的期刊包括像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里面都在谈设计无所不能,设计在广泛介入,应用设计的想象力去进入整个更广泛的领域,所以目前提出很多新的反思。
我们以前讲设计无处不在,现在讲设计无所不能,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的困惑,我想只要经过传统设计和经济时代的每一个老师和同学都会产生这么一个困惑,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当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行思考、再认识,从而明确我们对于设计的方向以及设计的实践。
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很多案例,这是日本仙台平原关于农业的设计,其实跟刚才讲的关于设计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经过我的研究日本在50年代到60年代就进入了社区运动,有很多文献讲座都是从激进到基进,开始要求由上而下的改革、运动,逐渐发展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追求社区幸福感、社区公平、社区机会、社区教育等广泛的命题。
这是日本的建筑师在70年代就开始进行的设计试验。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上世纪90年代跟江南大学设计院有广泛渊源的宫崎峻他就是日本社区营造的专家,其实那个时候设计已经趋向于更大的范围和命题。
我有一次在机场的店里,我进去买一个东西发现这个店里就一个营业员,他也不是负责付账的而是提供信息咨询的,这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助的可以商品扫码、移动支付,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整个设计的商业性在发生新的变革,对于用户的形式和共享的经济,包括怎么样推荐信息,包括用了这个券怎么样给说明,所有的很多地方其实都有设计的介入。
设计应该是趋向于越来越复杂的过程,为什么呢?因为设计的进化总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自然形成的。比如说在工业革命阶段我们经历了铁路、电力、汽车、信息还有健康产业,我们会发现整个经济的过程都越来越多的有设计进入的地方。
另外一个,其实我们很多老师和同学,事实上包括我们自己也曾经都产生困惑,设计到底是什么?在设计转型过程当中我们跟商学院的差异在哪里,设计的边界、设计的主体到底是什么?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来尝试理清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看到设计的确在不断的变化,比如说原来一个人的概念我们最多讲的是用户最多加上消费者,但是现在广泛的可能定义为跟设计目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我们的对象呢?我们设计对象原来是物品,但是现在有了一个更广泛的对象是交互的对象。环境我们原来更多关注的是物周边实际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然后逐步发展到社会的环境,再往上发展就进入了所谓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我们的过程呢?原来只是一个使用的过程,现在又进入拓展变成了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再往后发展事实上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过程都与我们的设计相关。
我想我们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可以是设计的问题?第二个,从设计的因素到底扩展到了多大的范围?第三个,设计的核心是否发生了变化?首先第一个,为什么可以是设计的问题?著名科学家波尔(音)曾经讲,科学是什么?科学是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所以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科学,所以很多人都引用像诺贝尔经济学家讲的,他说设计就是一个改变已经的状态,并为之所喜爱。
我想设计作为一种科学的过程,事实上有共性,共性是什么?就是基于问题的结果。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最近在2012年到2014年韩国新的设计大会当中明确了新的设计定义,里面谈到了要以此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乃至商业网络的机会,所以我想在这一点上一定具有一个明确的回应。
第二点,我们很多的设计活动和设计教育也逐渐清晰,开始从设计产品设计介入,所谓的设计介入就是不仅接这个设计计划之后进行设计,更广泛的进入到前面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定义乃至机会的探索,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找到很多的设计机会点,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设计的最终输出仍是设计的核心,如果这个没有了,我想设计的竞争力就会下降很多。
原来我们是设计功能,但是我觉得功能这个词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以前我们讲形式追随功能后来讲这是错的还有形式追求情感,后来中国90年代有一本杂志上写了形式追求功能没有错,只不过功能包括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设计功能不仅包括了产品功能还包括了服务的功能。
所以这个世界的核心是什么?这个世界的核心是无形跟复杂的问题,只不过我们没有去理清它。我们将来设计的产品、设计的服务、设计的平面、设计的建筑,我觉得是设计背后的东西,今天我在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们要设计互动、设计关系以及设计企业。
欧洲几十年前就在谈设计服务的拓展,比如说这个教授他就谈到了要为形成系统和组织进行探索,要为未来的服务系统的方向进行探索,要为组织的设计进行探索,要为设计互动、企业进行探索,所以我们的很多设计即使是服务设计也在不断的进行内含和外延的拓展。
第二个,设计的因素是否有所拓展。西蒙前边讲了,设计的过程事实上就是那么一个改变已经存在的状态,并为人所喜爱的过程。我想设计是这样,机械设计是这样,很多软件设计都跟这个有共性的关系。我们已经从原来的物品拓展到了过程,从过程拓展到了服务加上整个生命周期。
最近有一本书,这本书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这个东西就是《创新实行》(音)将整个因素从外部、内部、产品、服务一直到品牌的交互提出了十种要素,这十种要素事实上都是和设计有关,更确定来讲是和创新有关,因为创新的范围比设计更难。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认为,设计驱动的创新才是核心,我们有的时候讲是创业利益驱动的、是技术驱动的,但是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驱动的是我们要研究的,所以设计思维并非是新设计的全部,因为最近很多行业的大家都在反思,设计是否无所不能?
有很多人就讲,设计从来不是一个项目的核心或者主管,设计也并不能无所不能,设计的角色和作用怎么样才能发挥?必须和其他的行业、其他的组织进行充分的协同、配合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讲,在设计思维当中它并非是设计的全部,它里面主要是三个东西,同理心、可视化和原型迭代。
我们会做很多的课程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如何进行设计思维的探索,通过社会学的方式发现和破解问题,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理清什么问题设计可以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探索。比如说这个同学是基于一个家庭和城区的农庄进行农业教育和绿色农业的互动这样的研究。
第三个是设计的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前讲设计,是为了满足需求,这个没有问题,那设计通过什么呢?通过功能的提供、功能形式的整合来提供,但是事实上来讲除了产品的目标以外在服务和消费时代,其实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的提供也是服务设计的核心。
我们来讲,我们原有的品质要去评价一个设计的话,我们通过一个品质,品质是什么呢?品质美学,可能还有体验,但再往上发展可能是自然的、和谐的、简单易用的,所以我想这个词非常值得研究。最近我认为,能讲清楚设计不容易,因为设计的东西原来也讲不清楚,现在概念更加复杂了,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设计其实非常简单,设计就是一个简单化和人性化的过程,就是讲人与界面、人与机器的关系或者人与服务的关系简单化并加以人性化。
所以最近我看了《澎湃商业周刊》在硅谷做了设计大会里面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第三个就是策略,我觉得设计开始向前进行拓展,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再领域,这个时候会形成一些策略,我想和大家共勉的是我们形成的一定是轻策略。
我们不可能和商学院提供一样的具有商业评估、商业价值以及极其精准可行的报告,我们是实行从微观到终端的策略,更多的是应用于设计活动而非替代商业报告,所以未来的设计目标还有更多的协作关系和商业方面的思考。
像这个咖啡机的案例非常典型,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符合设计的目标,比如如何提供配件、如何开设咖啡的课堂、如何教你去选择咖啡,它会做一系列的和传统设计目标无关的,但是和理解雀巢咖啡有关的商业活动,所以我想这些都是在塑造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都会谈到像服务设计,对于服务设计的很多理解也都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说在美国它认为服务设计指的是对他进行了理清,认为这个服务是提升产品效用、性能和表现价值的东西,认为是使用更加便捷,并不是说服务设计把所有的设计都给涵盖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认为设计的核心是什么?设计核心的当中一个特征应该是系统创新,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课程里面能够很好的进行在当代信息社会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围绕需求的满足和价值的创造在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的设计中进行高层次的战略性思考,并借助于广泛的数据工具以整合的方式塑造产品服务世界以及传播的策略,所以我想这是我们重点谈的。
我想我们的设计教育当中,并不是说我们所有课程都要马上转向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必须有效的应对这个时代的发展。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曾经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在历史的研究中引为经典它叫做《历史的研究》,这本书里面提出了非常核心的观点,它说这个世界上经过了几十个朝代的演绎,为什么有些朝代能够兴起、有些朝代会逐渐的衰落。
它说它的核心是什么?它说一个精英群体,只有不断的去孕育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的改革,这个王朝才会不断的持续。如果你不能有效应对,就会走向衰落。我们的设计也是这个样子,所以它的核心就是什么?它的核心就是说要不断的深刻的准确的分析人性的真正需求。
实际上我们的人性也在发生变化,并在需求的节点上能够提供有效的满足和回应,满足这点你就把握了趋势。对于我而言,我们就把握了设计的趋势。所以罗孚(音)教授在几次谈当中都提出设计要发生变化,要更加关注战略、系统、服务以及机制的创造,所以在这个方面需要我们的课程在高年级阶段有更好的整合度。
第二个方面我要谈谈,系统设计在复杂性创新中如何进行介入。讲一个简单的案例,事实上很多人都在研究智慧城市包括物联网、软件工程、计算机,但是很多人研究智慧城市都是在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当中,从典型的花园城市走向汽车城市,从汽车城市走向智慧城市。
但是技术不断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为了让交通更加便捷,于是我们用了汽车,结果汽车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我们要想是否只有技术的思维才能应对城市的发展,所以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两个东西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个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的精英自上而下的思考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技术。第二个是每当有新的技术出现人们就认为有新的技术出现本身能解决从未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于问题的理解,设计事实上并不能够完全解决任何的城市问题,精英的技术只是城市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所以我们要从问题出发,我们要进行广泛的问题系统思考,所以设计驱动的系统创新思维对于这样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四个小点和大家进行探讨,第一个我觉得是问题。问题很多的一点就是要从系统当中经过调研之后你要学会发现利益相关者及其之间相互的关系,你要同用户旅行当中和接触点中寻找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感同身受。
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都在教授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些方法网上全部都有,现在整个欧洲的教育都是共享化的都能找到,我们很多课程只是编成一个工具的简单应用,但实际上和我们同学一起学会进一步厘清这些问题是很花脑力的过程。
我们要在洞察当中学会从一般问题当中发现设计的问题和机会,包括那些能够让多方受益的问题。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是比设计更加复杂以及更加能够让同学得到训练的过程。
所以设计的问题核心是什么?我觉得核心就是用户的痛点、需求和希望。
最近我看一些论文,我觉得我们写的东西都是用户的痛点,事实上没有发现用户的希望,而期望这个东西能带来的是颠覆式创新而不是渐进式创新。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工具我们去把它用好,比如说这个系统图,包括服务生态图,我想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思考的。
比如说如何厘清一些需求之间相互的关系,比如说如果想得到报纸的资料、网站的资料、媒体的资料进行重新的梳理,让他以主题报道、相关报道以及问题探讨、方案提供等等方面,从一个广泛的社会命题逐渐把它转变成设计的命题再转变成设计的解决那么一个思路,我们会做很多的报纸让他做出商业周刊的感觉,让他在咨询当中去进行问题的厘清。
最后通过这样的厘清能找到所谓的初始机会,我们很多人直接就去做研究了,但是你在找初始机会的时候是很重要的,有那么多方向切入,什么是值得你投入的机会,所以我想我们会做很多基础的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的思维是这样的,我们希望将来经过研究之后我们的思维是这样的,我们能够找到这些点,这些需求点和设计创新点之间的联系,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非常值得去介入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设计全面介入的假像千万不要认为设计什么都能做,报告写完了还是在泛泛而谈,我认为我们要看到真正的复杂性。
诺曼(音)教授在他出的系列三本专著的第三本叫做《复杂性设计》里面就谈到了,他说不要忽视了服务设计的复杂性,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远不止我们做两个服务工具厘清问题就会改变社会。在厘清洞察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经典的工具,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包括网站上也有很多工具,我们以前做平面图形一样那么厚一本书你归纳到哲学框架也就那么几个。
比如说基于设计流的、基于十字坐标的以及基于关系联系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善用这些基本的哲学框架。比如说我的学生在做基于阳台房的洗衣机整合之后,他就要自己做很多的秘技进行问题到机会、机会到设计的梳理。
有一个案例,就能够看到我们的问题和科技和设计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创业机会应该叫跳舞猫,就是充满体验感的健身运动。
那天我在迪卡侬,我上去想买跑步机跑了一下发现非常枯燥,不知道别人怎么能够坚持下来,这个就给人非常的愉悦,大家玩过苹果手机上有一个珠子随着音乐不停的按其实就是这个,或者就是一个放大的跳舞毯,就是这边跳出来以后我踩一下,然后一群人都在踩的时候发现乐在其中,所以我觉得这就是问题的痛点和科技的机遇以及设计的整合结合的创新。
我想我们有很多的工具都非常值得来探讨,比如说线上药包这是孵化的案例,就是为老年人。我最近也吃药发现带一堆药瓶就很困难,他做了一个这个包,五种药就放在里面告诉你先后顺序怎么吃、包括了哪些药。
只不过把传统的一瓶瓶药进行了分装化,或者就像光明牛奶原来是大房子后来变成了小房子,但是塑造了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为人所喜爱的,你可以看到整个商业流包括设计流的整合。
新的问题需要新型的设计师,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药品处理简单机器人,他爸爸也是做类似这样装置的药剂师,需要去解决如何放置药丸然后在Facebook上面扩展这样的主题,如何观察医生、用户、患者如何对患者进行关心,后做了一个结论一个小而合理的用户痛点,如果用服务的思维优化整个医疗体验、耐心地培养整个体系将来会带来大的产业机构。
除了问题以外我们还要关注体验,体验这个词事实上十年前就有研究生在写这个论文,但是我觉得十年以后才真正理解这个词。一个基于情感体验要美、要感受舒服只是在这个角度,但体验这个东西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是所有设计感觉最基层的评价标准。
体验我认为是可感知物的东西,可感知物提供的细节,体验也是可以被策划和被设计的,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碰到很多问题,设计的、技术的、服务的等等等等,我认为设计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要让用户觉得自然、和谐、简单、易用,所以我觉得拿这个标准结合传统设计思维来谈的话也能够理解,不管是设计服务还是设计汽车都是要让走新迭代业务,其次要觉得自然和谐。
设计的核心就是有助于简化复杂系统,并使其人性化。你以前做的传统产品也是让复杂的机械技术里面的东西简单,像苹果这样人性化,所以我们会卡到很多的飞机座舱,我们会在里面看到如果提供美食的体验,像阿拉伯这样的航空公司钱绝对丰富的航空公司就会送儿童各种各样的礼物,让你流连忘返。
日本可能是美食体验最好的,新加坡可能是科技体验最好的,能让你枯燥的旅程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所以我们会做各种各样的接触物,我们会发现包括明信片、网站、传播设计、设计设计进一步的丰富,进一步通过感知物去塑造真正的体验的接触点。
接触点我想不需要多谈,只是讲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的过程当中,随着时间经历所形成的一个个点。除了传统的渠道以外很多电子商务等等方面,事实上还有很多新的方式,比如说旗舰店、游击店、电子化渠道以及多层次营销,都可以形成整合的销售。
同样还是这个胶囊咖啡机可以看到一系列的网页包括咖啡的课堂,整合了一系列的内容,包括270家零售店和咖啡店在梅西百货等店内设立售卖厅,开班直营网上雀巢俱乐部让广泛的人感受这个东西,设计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设计,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经过精心设计的服务或者行为我认为是可以被传播的,甚至可以被示范的、被学习的乃至于被鼓励的。
我举一个案例,我们研究生做研究的时候曾经做过电源的管理,传统电源管理的时候我们知道有波谷和波峰,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研究智慧用电管理,会提醒你怎么样去使用电,你经常会收到短消息或者是帐单告诉你如何改良你的帐户习惯,甚至是你的习惯好的话会给你用电的奖励,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有很多这样的设计。
比如说家里面的网上终端都能够感受到这样的东西,包括有个人的报告、电子邮件包括纸质账单。有一个人谈到这一点我觉得很好,说我们往往忽视了邮件,实际上邮件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好的东西,所以通过广告把能量数据转成了货币的价值,或者根据地区、家庭结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建议,增加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接触几率,从而驱动用户进行节能。还有手机端对于家庭的控制,我们家庭的电表都在地下室,包括各种的优惠券。
最后我再把后面简单讲一下,我觉得第三点就是要去塑造可持续的商业,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为了什么?最后是为了更美好的世界,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困惑。
做商业的一般都是违背环境利益的、违背社会利益的,做社会的服务一般都是赔钱的,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这样一个方式,事实上也有很多的服务这种模式,比如说如何把废弃的食物如何转变成种子。
很多这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有机会我们再来探讨,就是如何通过利益共享和双赢让各方产生互动的动力。包括我们的老师现在中国加入这种模式,这种改变已经真正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第三个是要积极关注正在发展的社会、及时趋势并充分加以设计利用,我觉得众包、共享和自助,将来可能会以自助的快递服务或者是汽车分享信息的平台这样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利用技术去创造信息、分享内容的时代,这里面孕育了极其大的设计机会。
包括我们研究的案例,不要光让流浪汉要钱经过培训让他戴上徽标成为布拉格很好的导游也能赚取一定的经费,布拉格更熟的不是导游而是流浪汉。最后我觉得是要注重Story,再怎么复杂、再怎么研究核心还是要学会讲故事,只有故事才是最打动人的。
包括营销3.0里面谈人文主义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未来的城市科技不是目标,设计的目标应该是设计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情感的共鸣我认为我们在今天的复杂过程之后我们回过去一个非常简单的诉求来加以表达,我们要让我们的设计成为生活的故事。莎士比亚讲“人世间就是一个舞台,男男女女都是演员。”
我们所有的有关技术的思考,有关各种的案例都能够化作一个一个城市的故事,包括看到的新星际迷航你会看到很多人东西就是科技,还有这个店铺是用小学生的口吻说家里的农场和他家生产的葡萄,只有故事去说设计这样才会带来更加打动人的东西。
以故事或者以情节为塑造的设计,将来会产生一个以故事为模板的洞察,我的同学理清了这么一个模式,我那个同学也是上海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他说我们可以进行旧故事的洞察,创造一个新故事的大纲然后进行一个新故事的道具以及创造一个全新故事的策略,所以我们做很多大量的设计,包括我们的同学去看脑瘫儿童,他非常精心的锻炼,希望通过这个设计去营造一个对儿童也好、对家庭也好能帮助锻炼的产品,在里面塑造了信息统计、健身跑步能够放松、能够投入、能够互动的东西。
我们在2010年以后就在把产品创新和战略设计的课进行重整,这个课我们更偏社会层面,我们希望有一个新的视角。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论,一般都会让我们的同学去好好读这些文献,包括我的老师写的还有西班牙教授写的书,我希望我们的课程能够关注用户的需求、系统的思维、商业需求、可行技术和全方位的体验输出,希望能够以可持续商业的标准进行评价。
比如说我们通过卡片预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进行寻找一些案例进行系统关系、创新要素、创新模式以及设计输出物的分析,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学习,能够有助于进行传统商业创新、健康养老、公共医疗、社区管理等等方面的东西,我觉得进行模式的结构是对工业最好的理解。
我们整个分析的框架从案例的简介、PSS模型、可持续评估和数据交互的分析。同时我们会在这个地方进行新的设计,我们会去鼓励同学基于报纸的压力发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或者传统的商业问题,从问题的发现、机会的分析探索、数据模型的定义以及到最后的传统输出,我们会有比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到最后设计的实现。
最后我想讲,这是最近一个学生做的。
————播放视频————
这个里面事实上有很多细节,短时间都不一定完全能了解。大家知道很多年以前温兆伦演过一个电影,是很经典的歌曲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曲子的结尾就是他带了一个拖箱里面被人放了毒品,最后在新加坡绞刑。
当时我就讲你帮别人带拖箱最怕这些违禁物,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安全的问题、涉及到价格计算的问题,到底怎么计算价格,所以有很多非常琐碎的东西,这些东西事实上影响了整个服务,真正能够实行商业化有效落地的过程。
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当中、讨论当中进行完善,我想这个应该有对于同学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商业能力,所以现在很多人USPA大赛很多东西都是和课程训练有关系的,我觉得跟商业创新的系统思维是有关系的。设计的机会在哪里?在于创新的思维以及实现,所以我想如果能够很好的理解它,未来对于我们学生的培养一定会大有帮助,谢谢大家。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