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基础设计教育课程的研究和研发

1 课时 时长:23:55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全民设计教育分论坛,该论坛从教育出发,与嘉宾一同探讨了在各个教育阶段,正在推行的课堂模式,尝试探索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模式。

在本段演讲中,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胡心怡教授,以及来自香港的客座教授林茵茵,带来了“创意无限持续发展——创意小学生实验课堂”的演讲,为我们介绍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与大桥小学正在合作的一项实验性课程项目,该项课程旨在通过更具互动性的课堂环节和创意性的课堂内容,为孩子们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以及表达沟通的技巧,为现有的教育探寻一种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道路。


重点获益

· 如何让传统学生活动更易培养创意思维

· 了解创新的基础教育具体有哪些形式

· 了解实验性课程对未来教育发展的作用


图文实录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目前正在开展的实验性课程,但是它的受众是小学生,这就是我们的小学的创意实验课程。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课程的背景,这个小学创意实验课程建成PSCCT,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是一个探索性的课程,目前小学基础教育还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尝试中进行这个课程的研究和研发。

目前来讲,这个课程由设计学院的吴教授和大桥小学的陈校长在策划推进,目前的项目管理者是我和盛老师。我们今年请到香港的林茵茵教授作为客座教授,我们的项目在两年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提高,今天也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两年来的心得和做的一些事情。

目前从2014年9月份开始,PSCCT项目在大桥实验小学进行了先导计划,在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材、师资的基础上,设计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些探索。我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盛博士总共同研发,现在我们进行了两年,每个年级有两个班级的小朋友,一共有四个班,每个学期我们有14节创意课,目前一个学年有28节,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主题,着重培养我们小朋友的创意思维。

在这个地方,我想扩展到一些其他的,就是有朋友或者认识我的人会问,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去教小朋友,应该非常的容易,非常的简单,因为你已经适应了大学的高层次的知识水平的教学,那去教小朋友简直是轻而易举。

但是其实从我内心来说,我觉得这个是相反的,教小朋友会更难。一个是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这是我们上课的情景。大家会看到小朋友踊跃的举手,这是我经常会谈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会说到的事情,而我们在大学课堂里,如果这边有大学的同行教师,你们会发现当我们提问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场景,他们往往会保持沉默,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分享他们的想法,或者说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我们的小朋友,如果你没有请他来分享他的想法,他会很生气,会给你提意见,为什么老师你不请我来分享我的想法?这就是小学生和大学生最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我和盛老师为什么想做这个项目的原因,我们想看看为什么在十二年之后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反而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这也是我们觉得这个课难上的原因,因为小朋友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我们并不是到小学里教他们,而是我们希望通过和他们的分享和我们的课程,可以让他们探索的热情、表达自己的热情和他们的创意,能够在十二年的应试教育当中,等他们来到大学或者其他学习领域的过程中,依然有这样的灵气和热情。这是我个人想要进行这个项目探索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由我们的学生来作为教师?其实从教师这个职业来讲,我们的学生没有优势,因为他自己还没有孩子,我和我们的同事,我的女儿三年级,正好是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我们会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好像没有这个优势,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们辛向阳教授担任设计学院院长的时候提出要做有责任感的设计师。

我觉得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同学可以非常直接的体验到这种责任感。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设计的产品,而设计师,从来没有像教师那样可以直接面对他设计的产品的用户体验,我们设计的课程到课堂上跟小朋友分享,小朋友会马上把他对这个课程的反馈体现出来,喜欢或者不喜欢,有各种方式。而我们作为课程的设计师马上就可以看到这个结果。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启发是很大的。

另外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分享给别人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或者这些技能。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虽然说是一个挑战,但是他们在这个里面的收获是非常多的。今年三月份我们请到香港的林茵茵教授对项目进行了调整和规划,接下来请林教授为我们介绍一下整个课程的理念和目前的核心的框架。

大家下午好,我是这个课程的新成员,我加入这个课程才三个月。作为江南大学的教授,我其实是一个访问教授,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真实经历。我们一起设计了这样一个课程,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产生影响,这其实中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对我来讲我只参与了三个月而已。我是和胡教授带领的团队一起在做这样的项目。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的几个月我们做了些什么事情。今年的3月份,我们开始了一个三周的研究的工作坊,我们的目的是想说,有一些教育方面的目标,还有一些教学方面的框架。参与的其他成员包括我本人,还有一些研究生的学生,还有一些本科生的学生都参与了这个项目。

这个课程是针对小学的学生,是想让他们有一个全新的思维。在他们幼小的年龄下培养他们的全新的思维。相信通过这样的项目,我们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在真实的实践中进行应用和演练。我们的学生可以用一个启发性的思维和沟通的技巧很好的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培养这种创新和批判性的思维,我们学习并且教授,学生也是学习和教授,那我们整个团队之间彼此也是互相的学习。我们希望培养一种国际性的思维,而不仅仅是本地的思维。学生们可以培养出更宽泛的一种洞察和了解。我们还采取联合式的方法来进行课程的设计。

儿童的教育在中国以及芬兰的儿童教育,为什么提到芬兰的儿童教育?因为芬兰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儿童教育最为成功的一个典范的国家,所以我们也是愿意从芬兰那里吸取经验。结合芬兰的经验,以及我们个人的经验,我们是老师,也是研究者,我们也是设计师,因此我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会使用课程的框架作为整个小学生课程的指导。

我们的课程的框架目标是希望能够,因为当然,在正式的课程大纲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延伸性的课程,整个课程的设计不仅仅只有玩,而且还有功能上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能够让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有这样的一种创意的思维。

同时我们还想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教授这些小学生,也可以帮助我们自己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去鼓励他们的批判性的思维以及这种宏观的思考思维,更加有远见的态度。这些都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大部分使用的语言是粤语,还有英语。所以我在这里就翻译一下。我们希望学生有这样的思考的逻辑的能力,他们也能够懂得问和答的技巧。我们还有很多思维模式的训练。这是素养和持续发展的提升,包括人文的培养,生活的态度,持续发展的观念,家庭和社区,还有就是我想提出的e视界。虽然他们是小朋友,但是他们对科技接触得也非常多,我们希望他们通过科技来培养自己创新的能力。

我们另外的课程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表达和沟通的技能,我们希望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演讲的能力,我们希望他们有一些可视化的技巧。今天早上也有提到讲故事,还有词汇的巨大的力量,在我们的课程中也都有涉及。除此之外还有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领导力的构建。

我们还设计了这些衍生出来的领域,我们是想邀请大家来跟我一起参加进入到这个课程当中,因为我们有一些是核心的教学的目标,还有大部分的这些周围的衍生出来的内容。我们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一起把这个课程进行一个延伸和扩展。

你可能会问我,怎么样才能进行这样一个反馈,怎么样给我进行反馈,比如说你可以做一个2D的或者3D的产品,或者是具体的物质,来跟我进行反馈。不管你反馈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只要能找到一种媒介一种途径来跟我们反馈就可以,这就是我们想要教授给我们的学生的,让他们能够拓展自己的思路,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我们把它看作以成绩或者以绩效以成就为基础出发的一个评估的体系。接下来有请我的同事继续做介绍。

谢谢林茵茵教授帮我们把课程框架介绍得这么详细。刚才各位拿到了一张纸上有我们的课程框架,我们邀请大家,在这个圈的外沿部分,如果您觉得您对这些点有更进一步的灵感,希望您能帮我们写下来,然后用一个特别的方式把它送回我们,也许让它飞过来也许让它跳过来,这也是我们在小学创意课程当中会做的,我们的课程不是小朋友只是在听,他们需要参与,甚至他们是这个课堂的主角。任何一种提交作业的方式或者是互动的方式,都是要在这个课堂上有创意的。

在大家想的过程当中,我简单的挑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课程,以比较轻松的方式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是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每个课程的分析,我们会用这个点的形式来寻找我们课程的重点。当然,目前因为两年的实践下来,我们发现我们的课程当中每次想要跟小朋友分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目前我们在做一个减法,我们希望这个课可以更单纯,更适合低年龄段的小朋友。当然,在高年级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设计,这是我们的团队对课程分析,目前在做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在重新梳理一到二年级或者这两年里来我们的课程,我们会用这样的表格,用点的方式来分析我们的课程。

下面分析一下基本案例,第一个是我们在一年级的黑暗体验,我们从盲人的角度,去除了他的视觉,因为我们更多会用视觉去感受这个世界。我们在课堂上提供了各种闻、听、摸和尝的方式,让小朋友站在盲人的角度体验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小朋友互相之间的触摸,包括尝到一些不同的味道,在这个课堂上。

另外一个案例是秋游计划,如果有小孩子在小学段的家长都知道,他们会有秋游或者春游。但是我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的秋游主要就是,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很重要,我们被老师带到一个草坪上,坐下来,吃一点美食,然后被老师带到汽车上,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我们希望我们的创意课能够让小朋友成为春游的设计者、秋游的设计者,我们设计了有三节连续的课程,让他们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秋游。首先我们和他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分工与合作的绘本,通过这本绘本的分享,这本绘本叫《南瓜汤》,我们让每个小朋友承担制作南瓜汤中的一个步骤,有的小朋友去找水,有的小朋友到很远的另外一幢教学楼领糖,有的小朋友分南瓜,有的小打汤。最后他们一起完成这个南瓜汤,带回家,煮成南瓜汤一起享用。我们挺想在课堂上烧的,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在课堂上烧出来,希望以后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这个分享美食的课程。

第二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头脑风暴,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完成一个挑战和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我们怎么样通过群策群力,来共享每一个人的点子,我们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课堂中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躺在床上很冷,不想下来关灯,怎么能把灯关掉我们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第三是秋游设计,掌握了一些分工合作的技巧和出点子的能力之后,我们围绕秋游要遵守什么样的安全规则、秋游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秋游需要怎么样分工来带食物,我们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完成。最后他们还给自己的小组取了非常有意思的名字,我们把它印在他们的帽子上,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戴着帽子去秋游,这个秋游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他们会有更多的参与感,而不只是到草坪上享用美食那么简单。

另外是肢体语言,也就是表达力。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报答我们生活当中用语言来表达的东西。小朋友非常喜欢,每个学期他们都会说,是不是到肢体语言二了,是不是到肢体语言三了?我们到高年级也会有这方面的探索。

这是可视化课的案例,看见一分钟。我们怎么把不可见的东西用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课堂上给小朋友提供了各种可操作的材料,当一分钟过去以后,这些材料会有一定的变化,他们就看到一分钟究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会是怎么样的,可能是一些珠子,可能是你写的字,可能是散落的花瓣,每个组都有不同的体验。最后我们把这些体验到的东西写成了,用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小朋友记录的他的一分钟,可能是弹曲子,可能是做数学,也可能是打篮球。这是他创作的一些可视化的图形。

前两天在整理的时候我看到了当中的文字,有一个小朋友写的诗是,上课一分钟是一根苦瓜,下课一分钟是一颗美味的糖果。但是我相信这不是他用来描述我们的创意课的,创意课一定是相反的,这也是我们设计创意课的目标。希望以后所有的课程对于小朋友来说都是美味的糖果而不是苦瓜。

最后这个案例是我们这个学期上的,就是说我们在讲到一些设计的简单的方法的时候,我们联系了他们的数学课,数学当中的加法,首先我们用加法来设计怪物,它是一个造型的加法,生活中常用的,比如说铅笔、汉堡、蜘蛛、仙人掌,都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东西。

用加法来设计一个属于你的怪物,这是造型的加法。第二节课是功能的加法,把生活中有用的东西组合起来,来设计一个真正可以使用的或者未来可以使用的东西。这是小朋友设计的多功能铅笔,甚至可以上网,可以搜寻答案,还可以测到你的热量,还可以打电话。他们的想象力真的非常丰富。

接下来还有一个是文字的加法,我们尝试了一种打破原有的语文的限制,更有想象力的把我们,因为二年级的小朋友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让他们发明了一下自己的字。有很多小朋友还设计了自己的字典,他会对他的字进行解释。比如说这个小朋友把竹字拆开把一个子放在里面。课堂上有小朋友这样说的,地震来了以后竹子有一定的柔韧度和保护力,我可以躲在竹子里,它可以起到避震的作用。

他们已经有这样的设计的思维。两年上下来,我们发现小朋友最大的变化是会有很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个学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小朋友会不停的产生质疑的能力,我们分享很多设计案例的时候,他们不是说它很好,而是说老师我觉得这个设计有问题,它有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老师觉得上课越来越有挑战,而这正是创意课想要看到的,小朋友会提问会思考,他会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我们只是一个新生的项目,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不断的积累,把这个课程做得更有自己的特色,真正能为小朋友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谢谢大家。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林茵茵

林茵茵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首席讲师

香港服装设计学院的首席讲师
香港高等教育科学学院环境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
江南大学访问教授

胡心怡

胡心怡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副教授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