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教学改革分论坛,该论坛从设计类课程本身的设计出发,与参与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及其理论体系和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本段演讲中,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魏洁副院长,发表了题为“社会转型和设计教育变革”的演讲。演讲中,魏洁教授介绍了江南大学的设计教育改革,以及江大是如何去培养能适应未来的设计师和研究者,力求培育出一批特定的专业知识与跨领域能力的兼具,受尊重、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
重点获益
· 了解江南大学进行了哪些设计教育改革
· 了解设计教育应该如何为社会提供服务
· 了解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的设计人才
图文实录:
各位同行,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在座的各位分享,包括交流我们江南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情况。因为我个人是在学院分管本科教学,我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从2012年辛老师到学院开始,我们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做了一个比较阶段性的工作。我们有前面的构想,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实施的过程,今天我作为代表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简单看一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其实概括的讲就是我们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我们建院是1960年,从当时的工艺美术起步,到后来艺工结合,因为我们的工业设计是最早兴办的一个学科,非常的强调艺工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当时也是在国内这个领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办学方式。紧接着我们就进入了后面的跨学科的交叉发展的时期,最后我们在2012年辛老师到江南大学以后,我们进入了大设计为核心的发展时期。上面也列举了一些在我们不同时期的关键性的事件。
五十多年以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经历了从工艺美术、艺工结合到跨学科交叉、大设计为核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体系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也是我们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个完整的历史的缩影。因为我们确实是国内第一批兴办设计院校的学校。也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因为设计是为社会服务的。
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改革的背景和思考的相关问题。背景,我想简单讲一下,其实这个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大家都知道,社会对设计学的日益重视是我们设计教育改革的契机。包括国家出台了很多与设计相关的政策,把设计的地位提得非常高。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就是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的教育模式,为我们学科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这也是我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每一年坚持办设计教育再设计的国际会议,也希望在我们进行探讨的同时能够让国内更多的院校都有这样的机会来进行交流和了解。
那么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首先是原有的学科基础不足以支撑现在迅速拓宽的应用领域。现在设计学,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什么专业,其实原来的教育方式跟现在的快速发展,已经是有一些脱节。我们也顾及得没有那么宽,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二个是专业的课程之间相对是独立的,我们原来的教学相对是点状的,可能我们比较深入有系统,但是它相对独立。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发展还有一个脱节的现象。第三个就是设计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总结的一些问题。
大家都知道,现在说做一个设计,很难划定它是哪一个专业的,很多时候需要各个专业综合来完成,对一个设计问题的剖析。所以问题的复杂性也是我们需要考量的因素,这个是我们的一些简单的思考。时间关系不能展开太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深入交流。
接下来我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也就是从2013年开始执行的,2012年辛老师来了以后我们就开始修订。以这个为例来和大家做一个相关的介绍。
我们在修订过程当中也在思考,我们的学科内涵需要重新的梳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需要重新了解设计的服务对象和内容,需要重新确定我们的评价体系,这些是我们在修订的过程当中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我们学院各个专业都要秉承的目标,也是我们在修订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在整个修订过程当中有几十次的大小会议,大家共同认同的一个目标,首先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有责任感和受尊重的设计师,致力于研究型设计教育,这是我们的一个总的目标。
在这样的一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围绕大设计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针对本科,我们一共有两百多门课程,所有的课程,因为我前面谈到了,我们并不是改变了所有的课程,有的课程需要做内涵的重新梳理,所以我们进行了两百多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落实措施。因为一个好的理念,措施的配套是非常重要的。
反映到新一轮的教学大纲的调整上,是我们对四年本科教育在原来的传授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这个是我们特别特别强调的,一个学生,我们前面讲总目标,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受尊重的设计师,那么他的人文关怀素养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我们觉得是更为重要的。
那么从原来的设计项目到设计的介入,到底我们能介入到什么层面,将设计思维引入到用户的体验、战略和更复杂的系统当中,突破传统设计的本身,这是我们的理解。
刚刚我讲了大的目标,然后我们总体的框架,每一年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达成我们这样的目标。首先我们在一年级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是解决问题的,二年级是强调人文关怀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从用户的研究,包括一些人因功能能力的培养,包括个人需求层面,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用户和社会人的需要,三年级我们进行了另外一个层面的提升,也就是人文关怀的宏观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引导学生来了解社会,了解文化、经济,包括技术的趋势和变化,对设计问题的相关性、概念的合理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实在这里我们是很强调学生的思考的,他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去反思到底要做什么。在四年级,这也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调整,也是我们最重头的一个事情,也就是在四年级进行了整合交叉与应用这样的一个环节的设置。就是我们所有设计学院的学生,在四年级打破专业界限,取消原来的专业设置。我们第一年是大家通识,完全是相同的课程的体系。二三年级有侧重的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到四年级我们是打破专业的界限,由各个专业重新的,老师也交叉学生也交叉,以课题组的方式来共同研究复杂的设计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把前三年所学的一些专业技能去进行综合,包括人文素养的能力的体现。
这个是一个图表,我们基本上四年,它有一个递进的关系,就是第一学期我们会有基础课,偏大基础偏美术的基础课。在这里头我们也有学科的启蒙,其实是由我们的专业的责任教授来担纲,在最关键的时候,在最初级的时候给学生最重要的引导。第二个学期我们是偏专业技术,也就是偏专业的基础的课培养,这时候有设计史的课跟进。我们每一个阶段解决学生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有相关的课程来保障,这是一个大的很清晰的框架。
包括我们希望,我刚刚讲了我们是一二一这样的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年级的时候解决的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二年级的时候解决的是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到二三年级是创新型的问题,到四年级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些新兴的问题,我们去面对社会的一些新兴的问题。到研究生的阶段,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可持续的未来的问题,学生也有无限的增长的可能性。
在每一个阶段,我们对于问题都有一些,包括艺术的,在一年级的时候艺术的,人的,包括技术的,在后面二三年级会进入到商业的社会的,包括一些现象的问题等等,进行梳理。应该说在一年级我们希望是有广泛的技能的培养,到了二三年级我们希望更多的是一个全面性的能力的培养,到了四年级我们更多的希望是专业交叉融合,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艺设计、公共艺术等等,这些我们专业完全融合,突破所有的专业界限来进行设计,这是我们一个整体的人才培养框架的梳理。
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刚刚我的图表在这里有一个具体的表现,是我们在每一个部分,我们解决的那些问题,我们用哪些课程来支撑,我们对课程有一个梳理,包括我们基本上做到,也是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基础课程通识化,在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所有的专业都是通识培养,进行了一些课程的合并、重构和新设,新设的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素养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核心课程卓越化,我们更多的强调问题的复杂性,辅修课程的全覆盖,这时候其实我们不光是设计的学生,因为我们设计学院身处江南大学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我们更多希望有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辅修设计专业。所以我们做好了准备,在这上面强调有设计的有非设计的,更自由的,也有一些学术问题探讨的,这样一些课程的设置。在高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是课程的交叉,面对产业和社会转型的问题。
这个是我们学院的整体的框架图,我们在学院的下面,下设了系部,这里有四个系部,就是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系、环境与建筑设计系、公共建筑与美术系,有四个系部。这四个系部配套的,下面有有四个工作室的方向,环艺有三个,公共建筑与美术有两个。这些是我们侧重研究的方向,包括像工业设计这边有生活方式创新、系统设计、交互设计,包括健康设计等等。其实这个方向是可变的,在现阶段我们定的是这样的主题,一个是引导学生,同时也在凝练老师的研究的聚焦。
我们在系部的基础上有两个学部,一个是理论研究所,大家看到我们在一年级就有理论课程介入,每一个学期都有一门理论课跟进所有的设计课程,不是说集中一年或者两年上完,我们觉得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补充。第二个是我们有一个基础学部,配合我们学院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这样一个部来完成。我们不同的专业,要求基础学部的老师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的特色去进行基础课程,不是大家画素描全部画一样的东西。这个我们也会提出一些要求。
同时我们目前的专业设置是这样,我们有工业设计,在工科下面,然后艺术设计下面有产品设计,它也是归在工业设计系。然后视觉传达设计,还有环境设计,建筑学我们目前还有一届学生,后面可能这个专业就取消掉了,也是我们自己取消的,也是考虑到这个专业的优势发展。还有就是公共艺术专业,在设计学下面。另外有一个美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教师,我们是师范类,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在这些年还做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辐射整个无锡的重点的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我们希望非常提倡人文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应该从更低的年级抓起。所以这个可能我们也有老师做专题的分享,我就不强调了。
还有一个我们的整合创新设计实验班,是我们改革的一个试点的班。现在因为这么多年下来了,也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示范性的尝试。后面这个我们有一个实践教学平台,下面下设了,这个平台是省级平台,有一些相关的设计规划,由这个实验室来支撑我们的教学。
时间关系,我刚刚看只有五分钟了,我快一点。以点带面,这是整个创新设计实验班的课程,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我们具体怎么做的。首先我们在这个班,刚才讲了设计学院整体有一个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专业,它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细化自己的,就是在这个前提下你怎样培养,培养什么人,我们培养能够定义产品和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职业设计师。这是我们对这个班的规划,这个班我们每年在一学期以后,通过学生了解,我们的宣讲,学生报名,我们经过选拔来产生这样一个班。
而且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完全系统的,不是零散的。它的老师是来自于学院各个专业的老师,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包括我们怎么样去定义产品和服务,包括解决什么问题,用户研究、市场调研,甚至心理学、产品评价等等,我不展开了。甚至于我们培养职业设计师,他的协同和沟通的能力,尤其是怎么阐述设计的价值和能力,包括设计管理、设计写作、设计伦理、经济学导论等等,我们加入了很多的人文技能的课程。
这个是我们整个创新设计实验班的图表,这个图表,首先各个系部,这个图表就是它的培养理念。首先它要明确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四大类,设计表达、设计实现、策略管理、专业理论,这是它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通过什么?具体的课程,大家看设计表达对应这样一些课程,比如说信息可视化,数字媒体编辑,互动媒体设计,综合设计报答,模型设计初步等等。
设计实践又对应一些课程,策略管理对应一些课程。我们所有的理念都通过非常实的课程落实下来,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当然一开始也很困难,我们辛老师曾经在两到三年时间里,每一门课都在上,而且不光是教学生,培养后继的老师,其实真的是教育者为教育做的一些工作,真的是这样,就是很自发的,这个没有任何,学校要是改革的话不会强调理念上的东西,一般是行为上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一个表现,我们确定它的四大骨干课程就有了,所以这个课程是贯穿这个专业的培养链。所以我们同时也有一些政策来打造骨干课程的授课方式,课程负责任制,课程的交流、课程的评价,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工作。我这里对于,比如用户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服务于开发要解决什么问题,都非常细化和明确。而且我们要求必须有可持续性,必须有前瞻性,不能今天出来了明天就过去了。所以前期的调研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我们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刚刚那个图表,外化到每个系都有课程理念的图表。这是产品设计专业,这里绿色标注了,很重要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大的目标下面每个专业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怎么实现,通过课程的图表。比如解决的是造型能力、表达能力、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设计文化、商业设计等等,这些能力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对应,最后达到核心的人才培养的方式。
包括这个是我们所有的人才培养都有一些课时、学时、周时等等,我们用信息的方式来做。设计学院的学生,我们要用大家很能够清晰感受到的东西来表达。包括这个是我们另外一个专业,视传的,把专业分成了基础、前沿、人文、商业四大板块,核心课程、外围课程。
总结一下,培养适应未来的设计师和研究者,对未来的职业领域,包括社会转型机会与挑战的适应与胜任,这包括系统和服务,所以我们对设计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物的层面。特定的专业知识与跨领域能力的兼具,第三个就是核心的,受尊重、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
谢谢大家。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