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

1 课时 时长:25:12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教学改革分论坛,该论坛从设计类课程本身的设计出发,与参与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及其理论体系和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本段演讲中,来自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季铁副院长,发表了题为“教育改革”的演讲。演讲中,季教授介绍了他在教育系统管理方面都做了什么,进行了哪些教育改革,更深层次的,他还分享了设计对于社会的影响,让大家真正能够感受到问题,以及问题出在哪儿?


重点获益

· 了解设计是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的

· 设计教育应该如何去满足社会需求

· 如何去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文实录:

我本来是想讲一下社会的改革,但是我最后做了点改变,我会讲一下设计对于社会的影响。我们讲到设计教育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但实际上我是管理我们学校设计教育系统管理了六年,所以我会给大家解释一下我都做了些什么。但是我可能要换成中文来演讲,但是在一些关键词上我还是会用英文。

其实说到我们院里面的一些教学的状况,可能大家很多都听多过,我们每一个高校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今天几位对中国的设计教育特别有帮助的老师,都已经讲过很多基本的观点,我想我们也大概理解了。但是到具体哪个学校怎么做,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策略。

对我们来说,其实对比这十年来我们学生的变化,我们觉得最难的是让学生真正感觉到问题,就是问题在哪里。如果说大部分的同学确实是因为爱好或者说有一种需求去找一个好的工作的话,这种事情还比较好办,甚至高校的主要的适应这种趋势或者这种需求的话,也确实应该给大部分的学生找到一个好的出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院里面在这么多年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首先第一个部分,我们在教学的设置的时候,第一个我们坚持要做工业设计的工程,或者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会一直坚持装备、交通工具。我们院的基础是做了好多年的,从最开始的人机工程开始,到做冰箱、家电,到做3C,湖南因为有重工业的支撑,我们有机会接触这些行业。另外我们学校有国家级的汽车重点实验室,所以我们自然有这么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解一个复杂的产品和系统,这是我们坚持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还在继续,包括今年我们引进了好几个外教千人,都是工程背景的,有我们刚把三一重工研究总院的常务副院长,也是科技部的教授级高工,很年轻的,把他直接引进到我们学校当教授。所以我们在供应链设计的工程和技术,包括复杂产品的方面一直可以往下做下去。

但是这个路不是太好走,即使这个任务非常高大上,大家知道中国的出口就是靠高铁这些东西,总理天天在外面去巡回卖东西,卖我们的设备,但是还是很难。甚至我们跟商飞签了协议,都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去做飞机。中国整个工业设计界有几个学生有机会做到飞机?但是他们不去,工资太低,国营企业效率太低。这个问题始终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每年会做很多这样的产品,包括现在350、400的高铁我们也在做。如果企业对我们不大认可的话,我们跟乔治·亚罗(音译)这个公司签了协议,以国际合作的形式能够接触到国内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项目,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另外大家知道交互设计的需求,实际上它主宰了我们整个学校的学生的兴趣。这点上我们从2006年开始,也是最早和诺基亚、微软、英特尔合作,我们也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到现在为止,其实80%的,我们认为能做设计的学生都转到BAT上去了。这个事情我们整个支持上,因为待遇决定了这个。做产品的初期,大概五千八千,IT的就是至少一万两万的,我的研究生出去都是年薪二十万以上,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现实。

但是不管怎么样,教育其实不是说制造更多的职业、职场的学生,我们也一直会研究这些教育的体系,包括我们也研究一些实际的案例。最重要的我们觉得学生缺的就是独立性,还有就是面对未来的方法。这在(RCA)的简介里面第一段话,挑学生就是这么挑的。(RCA)这么小的学校,在设计教育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前几年研究(CMIO),从本科到模块式的教学,到研究生的社会的部分,一直到(PAT)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方向,没有别的犹疑,并且2014年在美国的排名也是非常快。

所以我们在我们湖南这个地方,也是在考虑除了就业以外,我们作为沿海的制造业,给这些信息产业服务,提供兵员以外还能干什么?有一次协会的年会上,协会的秘书长,当时是刘玲(音译),把中国的红区、绿区、白区列了一下,我当时受刺激非常大。当然这也是后来的事情了,中国还有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制造业,那我们这些学校该干什么?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也觉得,我也会发现很多同学还是喜欢做设计,就喜欢画点插画什么的,做点文创产业。那么到底有没有出路?是不是回去就是自己创业开开小店,还是怎么样的?我想必须找一个解决方案出来,让他们有机会把这条路走通。

2009年开始我们就大规模的开始做这个方向的尝试,我是2005年在米兰待过一段时间,回来以后也一直关注。2006到2010年之间我花的主要的时间还是做交互设计的队伍的建设,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是不错,我就有机会到后面能够来尝试非常难走的一个事情,到底这个social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是第七年了,我其实至少是组织了15个国家的三四百人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我们的行程有好几万公里,这个不吹牛。其实非常难,包括这个照片,这是我们在玉树的雪山上爬行,看上去很美,但是背后很艰辛。到底是什么在驱动我们?或者说让学生自己感觉到真想为这个社会的未来做些思考或者做一些尝试,我想这个是我今天讲的主要的实践。

先从一个小短片开始。(视频)虽然只有3分钟,但是我们是走了七千多公里。其实首先讲这个力量从哪里来的,我个人来说,我是去过好几次,这是一个非常宗教的小镇,非常安宁,宗教氛围非常足。欧洲很多小镇都是这样,这里对我来说比较特别。在中国其实也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对于很多外国老师来说,没办法想象中国有这样的地方。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对外国旅游者有很多限制,色达,这个看起来比前面的更加辉煌,更加刺激,更加有景观的效应。但是我们拍下去,如果把这个尺度放大,就会发现不一样。

这个生活方式的差别,我们不去评价好坏,只是说有差别,非常不一样。包括这个是一个其中的一个地方,还有其他类似的有好多,这些修行者都是在不到一个平方的小的cube里面,中间是几万人聚集的一个社区。我们从宗教的角度没有办法评价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看一下同时存在更多别的这个地方的形态,我们发现这个是政府援建的居住点,定居点,让游牧民族固定下来住的房子。这个房子大部分实际上是废弃了,没人用,有的是一个手机就换掉了,不住。政府花了多少钱?

这是原始的村庄,在原始的村落里面,那里的民居是非常漂亮的,那是另外一种形态。这是我们正在建的县城,我是不想把它搞得太清楚。这是德格,是西藏的几个最大的印经院,最有文化的地方。它现在是这样,一个大巴车都开不进去。这是寺庙,这是色达旁边的寺庙,我觉得80%的有经营能力的寺庙都在盖这个大金顶。

这个图片比较小,这是很早的一个,应该是沙迦派的一个寺庙,居然想象不到在一个小乡村里面有这么完全像荷兰风格的这么一个寺庙。这个是格鲁派的一个寺庙。这些东西是同时存在的,寺庙和村落的关系,也有这样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对我们来说一直在思考,我也给学生讲,这么多不同的形态都存在的,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或者我们预期中比较合理的地方一个社区?这是一个特例,这次在琅迁(音译),那里的活佛叫乔美(音译),拍了一个片子,是讲一个残障的听力有障碍的小孩子。这个社区治理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这是那里建的博物馆,是尽量把寺庙放回村里去,尽量根据不同的,并且有的老人家爬不动了,会在山下建一个,也在建这种学校,这是宗教能够涉及到的地方怎么样去管理这样的社区。

驱动就是我的疑问,从文化到文明。我们说culture,任何原生态的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同样去看不同的文化,我们没有办法评价它的差异或者等级。但是我们从外人来看,从一个观察者来看,他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它的将来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并不只是我们在考虑,实际上政府在考虑老百姓在考虑,宗教的领袖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就是说,设计到底需不需要?

我也采访一些活佛,你们怎么理解社区,怎么理解建筑我跟他们去沟通,会收到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我想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在同样一个空间出现如此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不是一个世纪的生活方式。现在发展的道路和策略,它的政府和宗教和老百姓的愿望是不是一致的,现在有差别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的投入我们的参与,是不是会促进他们三方的统一?我想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之下,在一年很难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尝试做一些小的事情,从这个水源保护开始,因为我接触到一个非常好的NGO的组织,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一个英雄传下来的组织,就是索兰达杰,他是西西里保护的秘书,扎多,他组织了一个组织,大概三千人,包括了各个寺庙的头,包括各个沿途村的村长,因为它是黄河、长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对水源的问题做了考察。最后我们尝试的方法就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这个水的问题,怎么样达到一个一起协作的方式。

首先我想是宗教,在每一个水的上面,或者水源附近都有宗教参与,而且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他们的宗教观里面,所有这些都是有灵性的,水更加是,水和眼睛一样,水源点他们认为是我们的眼睛。所以每个地方都有宗教的活动,提示当地的村民和过路人注意来关注和理解水,在他们生态观里的位置。这其实是最有的方式,目前为止。

我们也去了两个非常不一样的村子,这个村子本身就是有村级的水源保护组织的,我们选择了两个不一样的村子,试图理解他们社区的构架。有一个村子是按地块划的,一个人管一块,这是一种方式。这个村里面,我们回到教学,有什么比这个更好?这是一个黑帐篷。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教室,所有的学生在里面非常投入,给我们讲课的就是村里的人,然后我们马上做这个分析,社区组织是什么样的,结构是怎么样的,然后怎么样收集这个信息。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去之前就做了这个水源测试的我们自己研制的设备,收集了不同点的水源污染的源头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了后期的研发。当然,这个是准备众筹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参与的方式。这是最后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我们真的可以有这个可能,把文化、宗教和社区、技术结合做一些好玩的事情,这是当时的一个。

我只讲一个部分,后面就没有办法了,简单过一下,没时间了。看一下方法和问题,怎么去学习的。找到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李安载(音译),我们怎么把知识构建跟大家分享的。这是我们的知识平台,我们做了app的,关于实践的方式,我们的身份会不一样,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待一个月、一年、十年,它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有做十年的项目,我们一直在分析、反省自己的位置,到底自己可以干什么。

然后具体的描述方式、商业模式、文化和文明的平衡,想办法做更加好玩的事情,让大家能够参与的事情,甚至把这些老百姓带到米兰展览,这是在米兰的一个展览。当然同时论文上也是很努力,非常幸运的是几位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刚刚发了一篇文章,几位老师应该都看过这个文章。

谢谢,半个小时太快了。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季铁

季铁

湖南大学设计学院

副院长

湖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