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室+项目制

1 课时 时长:24:49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教学改革分论坛,该论坛从设计类课程本身的设计出发,与参与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及其理论体系和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本段演讲中,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童慧明教授,发表了题为“工作室+项目制——来自‘商人美术学院’的改革思维”的演讲。演讲中,童教授跟大家分享了珠三角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的发展,展示了广美66个月的改革实践,把工作室加项目制作为聚焦点,如何以课题驱动,跨平台的合作、多模式的混合。


重点获益

· 了解珠三角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 了解广美进行了哪些改革实践

· 了解工作室+项目制的教育成果


图文实录:

我的这个演讲题目叫“工作室+项目制”,副标题是来自“商人美术学院”的改革思维。讲这个题目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在十多年前在国内的美术学院中传的一个说法,央美是皇家美术学院,国美是文人美术学院,广美是商人美术学院。请原谅我后面的三个不拿出来,因为我在另外一个场合说到的时候,被当时我的一个同学,西安美院的教授反对,我不想引起大家的不快,所以后面的我就不说了。

在我们国家,整个中国的文化有一个非常大的特性,大家看到这是一张地图,这个箭头向上是北向下是南,也就是说越向北越在文化上越接近仰望星空,对文化对文明,对一些更大的话题会更感兴趣,越往下越脚踏实地,也就是对市场对商业对实践会更感兴趣。而这样一个大的特点不仅仅是在设计学科,其实在整个教育和整个国家的文化的地域差异上都体现了出来。

刚才说到的央美是皇家美术学院,国美是文人美术学院,我觉得说得非常对,因为这里面含了这个学校的DNA,也就是说这所学校的遗传基因是什么。那么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在这里再分享一个在4月份的时候在国内的设计研究界中传的一个非常好的文件,我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都看过,就是来自于美国硅谷,由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前任院长前田先生带的一个团队,从2015年开始对美国每个年度的设计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

我认为这个报告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干货最有内容的一个,代表着未来趋势的研究成果。当然,对这份报告,人们从经历,从感受的理解,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感受会更多的贴近于我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的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的发展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2013年,我在洛杉矶三藩市工作的一些学生,他们谈到一个现象,13年后加州大量的工业设计公司消失了,被创业公司收购了。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中如果有设计师,风投不投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看到大量的设计师创业和设计师参与创业的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且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在美国,设计和商业的结合,在过去三年中发生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在2016年的报告中,分享了设计公司被并购的时间线,光2015年就已经有这么多的设计公司,被IBM、谷歌、facebook这些科技公司以及过去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商业咨询公司,麦肯锡、德勤这样一些公司收购。这张图上显示的是有35%的创业公司中是由于有设计师参与的,所以获得了非常好的商业的成功。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们在这个报告当中还谈到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美国排名前十的商学院中间,全部有学生领导的创业社团,而且在这些学校中,设计思维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因此这里提出了一个我从来没有看到的提法,我希望我们关注这个发展的趋势,商学院会是下一个最大的设计师出产地吗?未来的设计师一定是从设计学院产生的吗?我对这个趋势非常的关注,非常的感兴趣。

当然,在这个报告中还有对设计教育的考虑,时间关系我这里不细谈这个报告,只是把我看到的几个重要的点拿出来,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国内,中国的设计教育在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而这个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规模极度的庞大。中央美术学院的许平(音译)教授带领一个团队做了持续多年的研究,在2012年11月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2012年的秋天,中国已有1929所高校开办了设计教育的专业或者系,7152个专业店,那一年的9月份入学的学生573808名。

这告诉我们什么?到2014年中国已经有230万大学生在学设计,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设计教育国家。韩国在亚洲是仅次于中国,韩国一年毕业多少学生,4万。中国2012年的那批学生,今年要毕业,是57万多,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设计教育的一个基本面。

2012年的时候首次举办中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我这里也有点数据:那次大赛,有26个省市自治区参加,有700多所高校的学生,18414名学生参赛,总共送了24537件作品。那么带来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国需要这么大规模的设计教育吗?我们有985的院校,我们有211的院校,我们还有大量的本地院校,如果我们套用另外一个的说法,在设计教育中间有第一世界,有第二世界,也有第三世界,我相信在1929所院校中间,只有100所可以算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另外的1800多所都是第三世界。

那么,每一个学校要办自己的设计教育,我们怎么做?就培养目标来讲,我们是培养职业设计师,我刚才留意到魏洁老师对创新班的定位,我非常的赞赏。我们是培养职业设计师,我们是培养创新精英,我们还是培养产业领袖。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我说的是“第三世界”,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研究型大学,你要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实现。

大家都知道,其实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在专业名称在理念上一直是混乱的,一会儿叫艺术设计,一会儿叫工业设计,现在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又分开,不断的在更换最顶层那一块的概念,这是我们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的设计教育躲不开的。

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学校所在的地方,来考虑构建自己的设计教育的框架,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思维。广州美术学院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是我们所处的地域环境,珠三角的九个城市是我们要放在核心考虑的东西。广美在2010年年末启动了学校的整个教学架构的改革,把原先一个统一的设计学院分拆成三个,一个是建筑与环境、一个是工业设计、一个是视觉设计,我所在的学院就是工业设计学院,也是目前广美学生规模最大、教师最多的一所学院。

大家留心一下,这个名称中间的中文叫工业设计学院,英文直译过来不叫工业设计学院,直译来应该叫创新设计学院。当初分切了这个新的学院,起名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前瞻的叫法,叫产业设计学院,我们学校领导说,工业设计政府领导才刚认识,现在突然一下叫创新设计,这不行。好在,工业和创新英文的首字母都是i,大家看一下这个logo,I和D都是出头的,创新就是要出头,要有前瞻性,向上向侧都要有一种突破的精神才行,所以创新驱动对接产业本地化,这是广美的工业设计学院改革的一个宗旨。

从方向上来讲,提出了更加专业化,适应产业转型的要求,我们要密切的和产业对接,更富创新力,来孵化原创产品,同时具有更大的前瞻性,抓住新的机遇。在这里,我们对创新做了这样一些更加具体的定义,即原理、内容、功能、材料、体验、模式,全面进行创新。

在广美的工业设计学院中,其实是有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和染织设计三个方向的,而创新这个理念在另外两个板块,即服装和染织设计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推进,过去两年我们服装设计的同学们在采用新的材料,在材料再造方面是做了大量的探索的,所以去年在北京参加服装节的时候,广美的演出是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的,这个是所谓创新的角度、态度和高度,是我们提出来的。

另外,广美到今天没有博士点,所以我们立足于自己的条件,本科教育是我们的设计教育中的立校之本、强校之源。而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工业设计学院一年招三百学生,加在一起就是一千二,基本上跟咱们江南大学的设计学院的学生规模差不多。

我们不能提出一个非常高的目标,所以我们是这样设定的,5%的优秀学生应该可以成为创新精英,我们把基本面的大块培养成职业设计师,也就是同学们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对应他的那个专业领域的设计工作。大家留心后面,还有40%是受过良好设计教育的公民,出去开个淘宝店,开个餐馆,甚至于我们很多同学是有家底的,比如说家族产业,接手了老爸老妈的产业的时候,能够用设计的思维去运营它,都是很好的。

这是我们的培养平台。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来讲,我们把工作室加项目制,作为整个的本科教学的聚焦点,然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在14个工作室三大平台中做选择,课题驱动,提上跨平台的合作,多模式的混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实现整个教学的侧重点的转移。从过去的肤浅的泛知识学习,向专业强动手能力提升,从狭隘的造型美学向多维的产品设计提升,从蜻蜓点水的短课程向循序渐进的长项目提升。

在这个基础上也提出了这样的16个字作为项目的设置的一些原则:虚题虚做,虚题实做,实题虚做,实题实做。这16个字基本上伴随着三年级四年级的课题从零开始到最后,通过两虚两实的项目模式来推动整个的工作室内的项目制。整个工作室是扁平的小型教学团队,小的两个老师多的四个老师,青年教师担任主导,由于这样的关系,老师和学生处在共同的环境里面,会有非常好的教学互动,我们的张建(音译)老师经常是凌晨两点跟学生再见。

自主决定教学内容,聚焦提升专业能力,这个是整个本科教学的架构,这个版本是2013年的,我知道最近又在做新的版本。本科教学和硕士研究生教学,我做了两个这样的简单的图,就是为了把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所关注的知识和能力强调出来。然后这个是整个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科研定位,大家看到这棵树是扎根在珠三角,往上走是新的专业方向,下面的蓝色的区域是在当初创建工作室的时候已有的,绿色的部分是面向未来的。

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走到今天,66个月的改革实践,每个工作室都有固定的空间,老师和同学们在这里交流、上课、动手,甚至于有的工作室把学生的作品直接堆在工作室,也变成了仓库。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工作室,学生都要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然后去接触材料、接触结构,对真实的产品有自己的感应。同时还鼓励工作室之间的跨工作室的多元合作。

在这里我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家具工作室和织物工作室联合上的一个课程,用廉价的塑料椅,通过改变上面的软的材料,然后把它改造成一个有现代感的有档次感的新椅子。

其实在这中间,在这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3届毕业的这个女生,在工作室跑了一年的广汽的项目,完了以后毕业进入广汽,广汽为她配团队,二十多人的团队,由这个本科毕业的小女生带着团队,从一个内饰开始,最终做成了一个完整的MPV。

这样的模式,这些工作室的同学们所完成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所谓在国内明星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在国内的学生圈里有非常好的影响力。另外在2011年刚开交互工作室的时候,没有人选,但是从去年开始是最爆棚的工作室,所以在这五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谢谢,就讲到这里。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童慧明

童慧明

广州美术学院

教授

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设计发展近三十年的知名专家、教授,广东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BDDWATCh发起人、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五、六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广州市“红棉设计奖”专家委员会主席,多个国内外设计奖项的评委。近十年来设计研究聚焦于设计战略、品牌创建、品牌设计形象、产品创新设计等领域。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