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对话用户体验设计》由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打造,这是一部围绕“用户体验设计”访谈录,对话嘉宾为用户体验领域中的佼佼者们,他们来自国内外企业、高校。访谈内容讲述了他们的过往从业经历,到他们如何产出优秀伟大的产品,剖析他们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并如何将这个理念深入贯彻到产品设计中。
本期嘉宾
唐沐,小米科技路由器事业部总经理。他致力于推动路由器产业变革,智能路由器普及,推动智能家居产品落地,改善人们生活品质。2013年,唐沐离开了工作十年的腾讯,离开了经他一手组建的腾讯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当时已带领300人设计团队,负责腾讯100多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包括:QQ、电脑管家、QQMusic、QQ浏览器、QQ影音等亿级用户的互联网产品。
课程亮点
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老东家雷军的小米?
除去新的挑战外,他与阿黎、雷军有怎样私交与缘分?
面对用户体验在中国的十余年发展,他是怎么看的?
作为资深设计界的从业人士、管理者,对年轻的设计师们,有什么想说的话?
一起走进本期的《对话用户体验设计》。
采访嘉宾:雷海波(视觉中国创始人及战略顾问,太火鸟创始人/CEO)
文字实录
雷海波:离开了工作十年的腾讯去到北京,很多人问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
唐沐:我觉得我想尽量简单一点地描述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也都似乎就不应该说太过于具体地去描述了,因为这毕竟会牵扯到两家公司。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蛮个人的一个决定,这个对我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事情的规划是蛮有关系的,其实我一直以来希望我自己能够去完整地去做一个产品,不光只是做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前端这些东西,我挺希望能够让设计其实在更大的一个,更能够发挥它影响力的地方去发挥作用,所以说其实还是那句话,我应该是从一个对设计非常重视的一个地方去到了设计可以发挥更大影响力的一个地方,我觉得这两个环境还是有一些细微的一些差别,特别是对我个人来讲,其实我是特别珍惜,或者是我特别感恩在腾讯这十年时间,真的让我学习了好多东西。特别是说,见识了那么多互联网各种形态的产品,我相信这些在其他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腾讯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其实它做了这么多事情。然后在这些事情里面,我非常容幸我能够参与到这里面,所以最终获得了很多经验、很多知识,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未来做其他事情非常宝贵的财富。要说原因是跟我对未来的期待有点关系,然后我想为自己有多一点挑战。
雷海波:这个原因当然是非常可以理解,因为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但是这个东家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东家,因为我们也知道您跟雷总(雷军)以及阿黎(黎万强)都有私交而且都有很多年朋友的关系,那这方面您能不能稍微讲一点?
唐沐:所以我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可以说,在我打工生涯或者是在我整个事业里面只待过两个人待过的公司,一个是雷军,一个是马化腾。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是挺大不一样的,但是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让我感受到对设计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幸这两位老板都特别关注设计、重视设计的。我跟阿黎比较熟一点,雷总比较忙。领我入行是阿黎,我很早认识了阿黎,2001年的时候进的金山,当时阿黎已经在那工作一年了,那时候我觉得应该是整个中国最早的UI设计。我觉得从现在来看是挺生手的角色,很快地进入到那个环境下面,然后和阿黎一起来做各种各样的设计,面对着当时非常多的挑战。因为其实软件UI这一块没有人做过,我仍然记得一开始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是那种非常追求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已经完美的程度。举个小例子,应该是WPS这款的软件,它的设计界面的排版,其实没有去设计也没有需要美化的东西,都是标准空间,文字、下拉菜单等这些东西,但是这些标准空间它排布在一起的时候,你能不能清晰地看到这种排布或者会有点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你能不能讲得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就是光这些问题我记得当时我们都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讨论,以及在排版的各种尝试,其实我们钻得越深就越会发现一些先行者,比如说当时微软他们,我们会发现他们在做标准界面的时候,其实也是遵循一些很难发现的一些细节,一些规则,但是当时我觉得当你发现那些细节的时候,那时候对我来讲才算是上道了。我觉得阿黎对我职业引导非常大,就是在最初的两年时间在金山做UI设计,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同事一起做的。
雷总,坦白来讲在金山的时候接触并不太多,我想可能只有在一些比如说像晚会这样的场合才能看到他,因为我离开金山最后一次晚会是由我和当时另外一位HR主持的,我记得当时主持完之后,我不知道雷总直接要求还是怎么样的,又要求我来一起飞到北京,在北京的晚会场上又去做主持,我相信是那件事情才让雷总对我有印象。后来又有一件事情,当时联想是大公司了,去看联想的晚会主持,他说未来希望我们能再去做这个东西,你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我当时对他印象特别深,他似乎对每一件事情都有更高的要求,都可以朝更深的方向去深挖,去追求它的极致状态,这个是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因为当时腾讯这个机会非常不错,我觉得是可以做的,我就去了腾讯。在2013年,基本上是前几个月的时间,又重新接触了小米这家公司,和以前可能在金山的环境又是非常大的不一样,也是机缘巧合,又接触到雷总,我跟阿黎平时都有联系。讲一个小故事,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最初的接触。是我去北京出差,然后阿黎说一起吃饭吧,我说行呀。然后那天晚上就去办公室见面,阿黎特别忙,我就说我等你一会儿,等的时候我就观察,因为当时已经是9点多了,我在想,已经9点了怎么都是像“打了鸡血”似的,怎么走来走去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有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他现在做的很多事情远远不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设计,他在做营销、做品牌、做电商等等,就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我的初步印象就是我觉得这家公司是成长太多了,我觉得跟我以前认识的阿黎不一样了。
后来临走的时候要去吃饭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他说雷总在上面去打个招呼吧,后来一想已经是十年没有见了,然后就聊了4个多小时,后来是到了午夜之后我跟阿黎去吃的夜宵。反正总跟我讲了很多小米的各种情况,然后他们是怎么做事情的,他们是怎样看待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其实这些还是蛮令我振奋的,之后又做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斗争,各种情况的考虑,最后其实是比较快的做了决定,所以我觉得这是缘分。
雷海波:那时候雷军花了4小时的时间跟你沟通,肯定会讲到很多商业机密的问题,那说明那个时候他应该是很坦诚地跟你聊吧?
唐沐:是的,我相信他是很坦诚,他在头十句之前就说,来小米怎么样?当时我也是一瞎子头蒙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听了他很多介绍以后,我头脑里面在慢慢转化。现在的雷总,其实我觉得他的性格会变成是他很愿意去分享,因为他觉得没关系,他把思想整个分享出去,就是把整个品牌做大,大家都是一起赚钱,广结善源,也可以让小米再继续发展。
雷海波:其实设计师出身的人作为创始人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您现在也是加入到了充满设计的团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您不是设计出身的,那这里面是不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从学财务的然后转型到一个设计管理者?
唐沐: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面临着转型的这个挑战。比如说一个男孩要变成男人,我觉得这个就是忽然之间他有一个孩子,他要从丈夫的角色变成父亲的角色,这也是一个转型。你很难讲这个跨度,从会计到设计,这个跨度也是相当大的。我跟他们聊天或者是我跟阿黎他们聊天,我觉得他们比较看中的,或者是小米比较看中的是我的这种转型的能力,这应该是其中之一。如果我的目标清晰;特别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会花可能比平常人更大的经历和决心去做这件事情,我相信这里面可能要学习很多东西,但是现在学习的渠道要比以前多得多,所以我会认为这个渠道不存在着什么障碍,关键是在这几年我一直在想用户体验这件事情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我后来想清楚了,我发现这个范围真的非常大。也就是说,你如果把它朝大的方向说,其实可以在很多时候可以发挥到自己的能力,这一点我是有非常充分自信的,所以基于这种对用户体验这个行业的认识,还有我认为是能力吧,再加上我认为转型并不是一件难度那么大的一个事情的这种心态,这也就促成我可能会不断地去转型做一件事情。
当时其实从会计到设计,我觉得当然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因素。比如说我觉得可能很幸运的是当时金山会看中我来做,其实在找金山这份工作之前我还找过其他的工作。其中有一个是深圳的彭博的,它是做多媒体教育的。我去他们公司不是去做财务,是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师。但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当时穿得非常职业,拿着我过去的作品,因为我在大学打工的时候有一些作品,他们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觉得还是放弃,我曾经也是追问过他们为什么不要我,我觉得即使当时的专业是会计但也不能搞种族歧视,毕竟我做了这些东西,但是后来也是不了了之。而且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机会是去广州电台,有一个叫《城市之声》的频道,当时那个频道有一个叫演义训练班的东西,已经通知要我去了,我后来也是没有去,反正就是一些看起来挺跨界的工作机会,后来比较幸运地选择了像金山这样的行业,其实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太多,觉得金山这个公司感觉当时做事的人看起来比较靠谱,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说起来很巧合,我的高中同学在金山,他其实也推荐我了。
雷海波:你当时没有觉金山是属于民族软件业的一面旗帜吗?
唐沐:我了解了之后知道了它是民族软件业的旗帜,我觉得很多时候,这个运气或者跟机缘巧合在人的成长经历中占挺大的范围的,所以第一步踩对了点之后你后面才会更好的发展。我当时刚好是在合适的时间去了合适的地方,而且遇上了对的人,其实像我的高中同学以及阿黎,这些人是我在成长过程当中很幸运地遇到了他们。
雷海波:现在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视用户体验设计,每个行业关注的角度都不一样,那您认为中国的用户体验设计和国际一流团队的体验设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差距的话,你觉得差距在哪里?如果有领先的话,领先在哪里?
唐沐:我自己在想,其实中国的市场和海外的市场是挺大不一样的,有非常多的差别。中国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经历了很多快速的东西,它可能和国外那么长时间经历了发展阶段,虽然殊途同归了,这种快进式的做法一定会对人产生影响的,对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或者对产品的看法,对使用产品的心态,甚至是性格这些东西,其实我觉得都会有很多影响,所以其实我会有一点点挑战。我觉得可能这种市场环境对于外部的,就比如说从国外来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其实他们挑战有点大,就是对这种市场的认知。就哪怕说我们不谈过程只看结果,就可以看到海外产品在中国真正成功的并不是特别多,当然如果要把手机或者电器也叫做互联网产品的话,或者他们发展互联网产品的话,像苹果他们,他们真的很成功,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成功,其实他们是跨越了,用它的硬件承载了它的软件,承载了它互联网服务进入到中国,但是坦白来讲,这种承载也是经过延搁的。比如它尝试推一些服务性的东西,但是在中国可能并不是特别好的,比如说地图,可能地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是特别好,比如说它曾经有过的电子卡片,还有书城,在中国这些都推得不是特别好,在中国的成功可能更像是硬件上的成功。
我始终觉得既使是像我们这样整天沉浸在中国互联网上的这些人,就是我们做用户体验做得并不是非常好,更不要说经常只是在外围来看中国互联网,他们可能真的是太国外思维,或者是“高富帅”,不够“屌丝”,他们思维里面可能也会有一些欠缺这个,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要稍微长时间的沉浸才可以获得的。当然其实海外的设计公司、设计师也有非常令人尊重的方法以及设计能力,这些是毋庸置疑的,我觉得差距一定是在这些地方。而且中国的设计师、设计师团队一定要向他们学习这种东西,但是一定要灵活应用。我跟蔡明聊过,我们也都算是在大公司里面经历过大设计的,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或者正面的地方真的是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方法,还有他们的认识,他们做创意的一些方法。但是稍微不那么成功的就是似乎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落地的案例,这个确实是个现实。
雷海波:在过去的十年从业经历,刚刚好见证了中国交互设计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从您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中国用户体验这个行业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唐沐:我算在金山的经历是12年,在腾讯10年。其实说经历的话,我觉得过程里面还是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很难一下子举出很多例子做这种代表性的,但是差别非常大,也许每一次去开UPA年会也好,交互体验日也好,就类似这些会议,可能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很大不一样,最起码从从业人员来讲就有所变化。
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UPA,当时人非常少,有200人,大家当时讲更多的是 “如果你被别人叫做美工你应该怎么办?”所以这个很有意思,我发现到现在大家还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你也会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其实已经是很不一样了,当然还有很多公司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它已经渡过了这个阶段了,已经不再说什么是交互设计,什么是体验设计,因为它已经是在不断应用了,然后人最开始就那么几个人,大家可能更多是从视觉、从工业设计朝交互设计上面做事情,转型。这个是到目前为止我会发现很多很厉害的人都进入到这个行业,包括很好的海外交易背景的一些海归,还有一些在国内,以前学心理学的,他们毕业之后从业其实可能很少进入到像互联网公司的行业里面,因为他们可能找不到一些共同点,最多就是转去做HR了,但是各行各业的人其实都在朝着用户体验这一块来,这是人的方面。
另外一个是公司的方面,最早开始我觉得不用怀疑,就是把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及关注这一块的应该就是IT公司,就是互联网公司。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公司都是知道这个词的,然后都设想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怎么样在用户体验上做得更好。这个以前不敢想的是房地产公司,我个人也有接触过几家,他们邀请我去讲课,或者是邀请我去做一些事情,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已经蛮超前了,而且很多地方真正存在用户体验。比如说房地产公司,他们的物业管理,他们盖房子的分户型的理念;比如说装修的事情,甚至提供装修,甚至要提供一些用于中小企业使用的房地产,甚至是养老地产、旅游地产,这些里面都存在着大量的用户体验设计。所以我觉得现在为互联网、用户体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回到传统行业。如果你能看准,或者是可以在比较有影响力的位置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你能很轻易地发现这个洪沟其实挺多,一块是互联网,另外一块是用户体验,我觉得在传统行业里面也是可以做到非常大的差异化。
雷海波:最早开始做用户体验的是互联网公司居多,后来是硬件厂商,数码类的公司进来了,然后最近这两年是手机类的厂商纷纷建立用户体验的团队,当然他们可能还是先从视觉UI这个角度先切入的,最近我发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软硬件结合的可穿戴设备,特别是从手环开始慢慢延伸到别的产品,比如说前两天盛大推的戒指,你觉得这里面有哪些趋势是现在设计师可以把握的,或者是可以去适应的新潮流?
唐沐:我觉得一定会给设计师带来很多机会,但是也不能高兴得太早。我感觉现在这个东西一下子就被所有人都看好的时候,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究竟会怎么样。我简单讲一下我的思考,举几个案例,一个是谷歌做的谷歌眼镜,其实不可否认,谷歌真的是太敢想了,太敢做了,他们资源有很多,他们会花很多时间、花很多资源去做这些前瞻性的产品。当时觉得眼镜这个东西太不可思议了,但是静下心来想这个应用工具的场景的时候我会发现它是有些缺陷的。我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其实你很难说服用户,现在在身上存在的一些东西之外再增加一些东西,其实这些东西在他们日常生活当中是很难去教会他们去使用的,我觉得未来人的身上只能是越来越少,不能越来越多,你很难去说服一个人平时不戴眼镜的人走在路上或者是把眼镜戴上,或者你随身带一副眼睛,我觉得有点难说服他,所以其实我会有一个预测,觉得谷歌眼睛的应用场景可能比较有限,而且很难做到让非常多的人都使用它。其实当时从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到智能手机(Smart phone),这个是非常聪明的核心,他把现有的,能够让人戴在身上的东西,变革成为跟以前不一样,但是完全可以替代的东西,我觉得这种变革是非常顺滑的,是非常合理的和绝对有道理的。
另外一个比如说手表,我觉得手表也算合理,因为它现在其实被很多人看好,我觉得它替代了之前一款普通的产品,达到了一块智能手表的这样一个定位,所以我是觉得也许手表也有机会,手环因为它可能比较轻,很多人会认为戴这个东西比较时尚,也有人在戴,但是我是想除此之外有点难去说服人在身上附加其他东西。比如讲到所谓的智能内裤,智能内裤反而是有可能的,因为它是替代,它不会让人多戴一点东西,多穿一些,可能更合理的也许是鞋,我觉得戴手环是心率、运动量、呼吸,如果鞋带是一个简单的感应器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里面,我觉得只要是颠覆性的改造、创新,机会可能都会大一点。这个是我讲到的第一个案例,就是谷歌眼镜的案例,我个人的一个判断是说,你很难说服人们在身上多加一些东西。
第二个小案例是叫做手势操控的技术,现在看起来这个技术也是如火如荼,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现代感,特别很超前、很科幻,电影上会看到很多的各种操作。我相信智能电视机的这种厂商他们会思考,说我要不要去用这种手势操作去控制电视机,但是真的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看,你需要静下心来想,我其实简单拿一个遥控器就可以按,但是我要上下摇晃,各种累,何必正看着电视还要这样晃动,我觉得好累,虽然这个新技术已经是出现了,那是否要使用这个新技术呢?这个新技术到底合不合理,我觉得这个是很值得去思考的,我觉得这两个案例要稍微地唱一下反调,就是能够让大家适当地去冷静一下,去重新地想一想这些东西是不是符合人的预期,是不是符合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是不是有可能你做到一些你觉得很酷,其实是反人类的一些设计。
雷海波:作为资深设计界的从业人士、管理者,能不能对年轻的设计师说几句话,认为他们应该注重哪几点,应该培养怎么样的素质?
唐沐:就别想太多,不要去想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你的团队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环境是随时在变化的,就哪怕说十年前,我有没有想说要把当时的设计团队变成CDC这样一个规模,这样有影响力的团队,我坦白讲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其实都是你不断地在做手头的事,然后致力于把它做到最好的时候,当你做到那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到那个点,然后很多连接线就会出现,你可以去做一个选择,把自己连接到哪条线,然后又努力去做那个点又会出现很多连接线,我就想可能最大的一点就是这个,一定要踏踏实实地着眼于现在你手里面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就好了,不用想太多,想太多会抑郁。
推荐人群
1、UX、体验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新人
2、有一定工作经历的设计管理者
3、跨界、多领域的设计从业者
4、热爱设计、互联网的学生、老师及爱好者们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现任小米生态链副总裁,负责小米智能家居/VR/AR/人工智能几个领域的产品研发,持续就新科技、新产品方向进行探索。
2013年加入小米科技,负责小米三条核心产品线:小米路由器/小米VR/小米AI音箱的研发工作。其中小米路由器已经累计销售近2000万台,连接上网设备8亿台; 小米VR累计销售150万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VR平台之一;小米AI音箱(小爱同学)作为小米的第一款人工智能产品,仅发布半年就获得了百万销量,成为人工智能市场最受瞩目的产品。于2015年,获得《中国商业创新50人》荣誉。
自2001年起,唐沐就在中国研究和推广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在十二年的时间里,在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等多个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
2003-2013年间,组建腾讯用户体验设计中心(CDC),并担任总经理。带领300多人的用户体验团队,负责腾讯100多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著有畅销书《在你身边,为你设计》,销售近百万册。在此十年间,也为中国互联网培养出了近百位产品设计带头人,至今仍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管理岗位。
这里拥有全球领先的用户体验创新知识。全网独家,更权威,更全面。
每一年,来自全球领先企业的专家、CEO们都给我们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与前瞻观点。帮助数以万计的从业者们解决产品、设计、运营、技术、管理等5大内容类别的困惑与瓶颈。在这里,你可以观看500+国际体验设计大会高清权威视频课程。
IXDC带你建立全球视野与能力,解决专业困惑与职场瓶颈,足不出户汲取让你成长的海量知识。联系在线客服:188262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