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感性角度出发——什么才是好的用户体验?

2018-04-28 09:19:27 阅读 242129 本文来源:交互设计Roy
分享至: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感性,即抛开产品的有用性和可用性,假设产品核心功能在市场上是有用的,并且可以设计出来的。本文从用户体验出发,谈了潜意识的概念及如何利用用户潜意识行为。

20180427155145974.jpg

在开始本次话题之前,我们要设定一个前置条件:从感性的角度出发。

何谓感性?在这里是指抛开产品的有用性和可用性,假设产品核心功能在市场上是有用的,并且可以设计出来的。

其次,感性的对立面是理性,本篇分享从用户认知的角度思考,抛开定量的调查问卷、SUS系统可用性量表等能够将用户体验量化的方法,单纯的考虑:什么样的产品用户用起来会“舒服”,用户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觉,以及如何利用用户的这种“舒服”的感觉。


一、产品设计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最近在读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中的第5讲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因为:意识即防御。”

是的,让用户放下防御的手段,就是顺应用户的潜意识。只有当用户放下思想和行为的防御之后,用户才可以在没有任何认知阻碍的前提下,完成本来的既定任务。

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其实都是给自己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二、潜意识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既然顺应用户潜意识的设计能得到最舒服的体验,那么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呢?

按弗洛伊德的说法:

真正的潜意识指的是那些很难被你觉知的心理活动。

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下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

下意识其实就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

说了这么多潜意识,其实呢,潜意识是心理学里非常重要的词。那么我们潜意识里已经存在的东西,是什么时候被放进我们的潜意识中去的呢?

潜意识形成于人类童年时期,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时的观念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最内在的感知、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所以说:要了解一个人,需要了解他的童年。


三、从潜意识到行为

而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早期形成的潜意识会指导他们做出下列行为:

·本能行为:是指具有遗传性的复杂行为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先天的正确反应。作为潜意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能行为包括:眨眼睛、呼吸等动作;

·后天学习行为:指通过后天学习不断重复,形成了所谓“机械性”的潜意识行为,比如:某些年长的钢琴家将手放在桌子上时,会不自主的颤动手指,这种行为有一定的应激性。例如上述例子,钢琴家如果不将双手放在与钢琴琴键相似的地方,则手指不会颤动。这时,激发这种学习行为需要有——触发器(Trigger)。产品设计中为用户营造激发潜意识的场景,也是重点之一。

善于利用用户的潜意识行为才是营造良好用户体验的重点。

四、利用用户潜意识行为有什么价值?

至此,相信大家已经了解潜意识行为的定义、形成过程以及潜意识对应的行为,那么利用用户的这种行为有什么关键价值呢?

再让我们回到认知层面,认知注意理论认为: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是不均等的,用户的注意力分为中心(Center)和边缘(Periphery),中心和边缘是来回切换的。

比如:

用户在浏览一个电商类APP时,在搜索框输入想要的关键词时的行为,是注意中心行为;浏览相关产品时,注意力又回到边缘化,用户注意不是停留在一个“点”中,而是通过不断下拉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最后的下单流程,用户确认产品信息,注意又回到了中心点。

下图为使用产品过程中用户注意力分布的图解:

20180427155421016.jpg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可得知:

·用户处于注意中心时,消耗的注意和精力最多,因为集中注意力后的行为往往消耗更多的能量;

·用户处于注意边缘时,消耗的注意成本更少,用户的内心也更加平静。

顺应用户的潜意识行为,按前文的注意理论的说法,即为:善于利用用户的注意边缘行为(潜意识行为)做产品设计。

那么利用用户的潜意识行为,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们回归人性:人做一个动作,也许是意识判断,但是70%是潜意识的选择。很多的时候,在意识没有启动之前,人已经基于潜意识建立了判断,并做出了行动准备。

这时,PM需要减少产品的教条主义,不能用高频重复的方法建立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样的产品可能可以通过某一项主导的功能吸引用户一时,但是对新用户和产品体验都是不友好的。而真正好的产品是利用用户的潜意识行为,让用户不费任何学习、注意成本就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为什么这种产品就是好产品呢?因为用户包括你我,都存在一个本质属性——懒。对于产品设计领域,用户的学习成本、注意力成本决定产品体验的最重要因素(排除功能性)。


五、产品设计中,如何利用用户潜意识行为?

说了这么多什么是潜意识、利用潜意识边缘化的行为的价值,那么如何利用这种行为进行产品设计呢?

下面笔者为大家举出各个设计领域,也包含笔者自己遇到的应用潜意识行为的实例,希望在印证本文观点的同时,也对大家的产品设计有一点点启发,那我就心(qiu)满(ni)意(dian)足(zan)啦~

1.利用用户本能行为

前文提到本能行为是潜意识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用户本能行为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更是屡见不鲜:首先要提的是“烦人”的红点设计。

下图的底部切换Tab是大家最常见的吧?没错,微信朋友圈的“发现”标签,红点出现的规则是:只要有人发东西就会产生。

WTF?谁还没有几十几百个好友,这样设计不就是告诉你今天你打开我的微信就必须点朋友圈一次?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利用了用户强迫症的心理,强迫症这东西还真是现代最常见的“不治之症”之一了。

试想一个场景:你打开微信——看到“发现”Tab有红点——点开朋友圈——下拉刷新,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我每天肯定不止机械性的重复这个动作集合无数次,但是你并没有感觉自己被强迫了,那么恭喜你中了张小龙的“圈套”,这就是潜意识设计的妙处。

20180427155629633.jpg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实体产品当中,同样存在着相同的例子。比如:婴儿奶嘴的设计,就是利用了用户本能行为实现产品目标最典型的例子。

20180427155815010.jpg

2.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

将目光放到工业设计领域:日本的设计师深泽直人可以算得上是大师中的大师。他获奖无数、世界著名,但是他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也可以叫做直觉设计,讲究的是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成为可见之物。

他主张:

作为设计者,可以改变产品的形状,引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在不改变事物本色的情况下,发现它的潜在价值。

当然,产品的功能必须简单、明确、直接,消除人与物品的隔阂,让人凭借直觉自然地去操作,这是设计的最大的成功。

下面给大家看几个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你就会理解他的“无意识设计”:

20180427160424070.jpg

上图这款台灯的底座是个托盘,每当你下班回家把钥匙往托盘里一扔,灯就会自动亮起来,拿出钥匙也就关上了灯。利用了开门回家后扔下钥匙的潜意识行为。

20180427160511314.jpg

上图是一款音乐播放器,将播放器加了拉线后,利用了小时候形成的习惯行为,并且也融入了儿时的记忆,该设计曾获多项国际工业设计大奖。


3.产品设计实践

笔者最近在做一款大型B端产品后台的交互优化,其中涉及到了一个文本输入组件,是下图这样的:

20180427160604917.png

在笔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该组件不支持键盘Enter回车确定,当即我就将此细节记录到报告中。

为什么我要这么注重回车键完成这个功能呢?考虑到用户输入名称的场景,用户通过键盘打字输入,通过潜意识行为的作用:更多的用户会选择直接点击回车键来代替鼠标点击“确定”。

试想一下这个组件的使用情景:用键盘输入文字后点击enter确认是不是很自然一个场景?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用键盘打字之后,再敲击“Enter”是小时候我们上微机课时,计算机老师教给我们的。

在你在百度的搜索框输入:“蔡徐坤的女友”时,你会用鼠标再点击“百度一下”来执行这个命令吗?


总结

产品设计过程中,善于利用用户的“潜意识行为”可以为用户省去更多的注意力,减少无意义的操作和学习成本,让你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更加“舒服”,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营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责任编辑:大同

认可我的创作,就鼓励一下吧

0人打赏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