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失的界面:对用户体验设计师未来竞争力的思考

2017-05-15 10:31:23 阅读 228163 本文来源:鸿影Akiko
分享至: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UI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消灭UI』,最近在Medium上看到的文章《No UI is the new UI》也再次阐述了这一观点,这一两年来各种智能助理类产品层出不穷,它们不再使用传统的UI作为主要交互形式,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界面和用户交流,甚至完全不具备独立的Native App形态,而是基于像微信这样的第三方平台。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像科幻电影《Her》里面那样的世界不再遥不可及,而在那个世界里,人机之间甚至连简单的消息对话界面也不复存在,而是如同两个人在直接交流。

电影《Her》海报

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打引号是因为我觉得现阶段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设计能力还担当不起这个头衔,但希望未来能当得起),我曾在看完《Her》后一段时间内感到一丝恐慌情绪,看上去在这类新兴的不再具备传统UI的产品形态面前,设计师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虽然仍然有一些发挥的空间,但用户不会再在意已经没有多少UI元素的产品『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当然目前五花八门的卡片们还是给了UI设计很多发挥空间的),『好用不好用』的问题也难以通过传统的界面交互改进来解决,其体验核心在于能否准确地识别和预判出用户当前所处的场景与诉求并给出理想反馈,而设计师会觉得『这好像不是我能管的啊』。当娴熟的软件技能、丰富的界面设计模式、酷炫的动效、精准的像素眼都变得无关紧要时,未来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发展方向与核心竞争力又应该是什么呢?

图片来自Medium上的文章:《Will UI Designers Be Unemployed Soon?》

1.对完整用户体验设计流程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用户体验要素》一书里将用户体验相关要素分成了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五个层面,但实际上,一些所谓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们的工作与思考却只停留在最表层的一两个。战略层对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缺乏深入理解、范围层对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沟通错漏百出不会控制Feature堆积、结构层面对复杂一点的信息架构逻辑流程就头晕脑疼,这三个层面全部任由产品经理掌控,而自己只去闷头执行打磨框架与表现层的设计(没错,就是初入行的我的真实写照)。

我的母校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会在大三的时候开设一门叫《用户体验与创新设计》的课程,几年前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对体验设计完全小白的我一度非常困惑,为什么要花上绝大多数的精力去研究商业模式画布、做用户画像,而真正用在线框图绘制、高保真原型这个阶段上的时间寥寥无几。直到近年才明白对商业与用户目标的理解究竟有多重要,事实上,产品设计的工作就可以定义为在商业、用户与技术的冲突中找到满足多方需求的平衡,『平衡』本身也是产品设计最大的难点之一。

用户界面设计只是用户体验设计在消费者电子设备上的一个小分支,而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到比屏幕上的小世界广泛得多的地方去。

2.ToC界面体验的背后

在ToB与ToC产品之间,我想很多人都更乐意选择去做ToC的产品界面设计,直面消费者、自己就是目标用户、产品成功上线后成就感大、方便和外人吹嘘而非要先花一大段去解释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但对一些产品来说,ToC的界面体验只是冰山一角,并不触及用户愿意使用和留存的核心体验痛点,界面交互精美却不冷不热逐渐死亡的APP实在太多了,一个打车APP界面视觉交互再好,不能快速打到车又有多少人愿意使用呢?

ToB的产品虽然不能直面消费者,界面看上去平淡无奇,有些一出生就注定不可能有大的使用量级,但却能推动最末端的消费者体验提升,虽然这不能通过界面的形式让消费者用户直观地在第一时间感受得到。对于淘宝天猫,很多消费者用户的使用痛点并不会是界面太丑、找东西不方便这些,而是诸如假货监管不力、物流太慢、找客服太麻烦、反馈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类,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哦,不关设计师的事啊,设计师解决不了啊,请去找运营』,但事实上,公司内部很多ToB产品就是致力于这方面的体验提升的,其直接用户以公司小二、业务方、商家等为主,有着较为复杂的功能与信息架构,我目前也专注于负责这类产品的交互设计,虽然不能一下让消费者觉得『哦,这个界面变了,你们在解决问题了』,但长期下来却能从更根本的角度去提升核心的产品使用体验。

如果只看ToC的用户界面,有时候会觉得非常简单(Uber的界面又有多少元素呢),看上去对于这类产品的公司,设计师用处不大,但是冰山水面下的世界呢?

3.关注技术,保持好奇,学习无止境

设计师该不该懂技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觉得设计师也许可以不用关注具体的技术实现方式,但至少应该关注一下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而这将从底层带动交互设计的变革,从桌面到手机、再到可穿戴、车载、虚拟现实、脑机交互,设计的平台一直在发展变化。很多设计趋势的变化原因有一部分来自于技术与设备变得更加高级,你能想像在初期的Android设备上使用大量动效的后果吗?Windows Vista的界面在当初可谓惊艳,但却不被市场买账,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很多设备的性能并不足以流畅地带动这个系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使用体验。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很难指望靠已有的知识活一辈子,唯有一直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不断学习接收新知识的动力,才能在未来风起云涌的变革中次次顺利转型、全身而退。

4.走出舒适区,接受职位融合的趋势

随着界面本身视觉吸引力的弱化甚至消失,让步于更重要的内容呈现与交互体验,UI设计本身的技术含量降低,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产品经理的界限逐渐模糊、岗位逐渐融合会是大势所趋,实际上现在国内外很多公司里都已经出现了合并后的产物——产品设计师。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也激励我们主动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虽然一开始的过程非常痛苦(深有体会=_.=)。而交互设计师很多其实也在兼任UX Writer(Google的UX团队里有这个岗位,大概相当于写界面文案的?),而对于对话式的产品形态,如果文案写得体贴而有吸引力,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效果将很明显,看完《Her》后我也曾和人开玩笑说如果那个世界在我有生之年到来,大家就转行去写文案配音吧。

当技术革命的大潮来临,产品界面变得弱化甚至消失之后,真正合格的视觉/交互/体验设计师并不会出局,只是具体的头衔和职责范围会发生变化与融合。视觉设计的领域远比UI广泛,插画、品牌、平面、GUI等都属于视觉设计的范畴;交互设计也是一个实际上已经存在千百年的概念,『交互设计并非一定就是指创建网站或应用程序,也不一定就是指多媒体设计或GUI设计,甚至连其主要关注点都不一定就是先进的科技』(《交互设计沉思录》);体验设计的范围则更加广阔,除了产品设计本身也包括环境和服务的设计,涉及到一整套的线上线下流程。需要担心的,恐怕是那些速成模仿入行、缺乏却一直不愿主动补上系统的设计基础与理论体系、对服务设计与用户研究方法毫无深入了解、面对设计趋势人云亦云却不理解背后深层次原因,只会套规范画图标拼界面的『视觉』设计师、只会画线框图订规范做动效的『交互』设计师以及觉得懂一点『视觉』懂一点『交互』完全不懂线下、服务与环境设计流程/重要性就自称为『体验』设计师的人吧。

责任编辑:Steph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