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1 课时 时长:41:19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以“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为主题,为国内外设计教育工作者和业界同行提供了一个报道先进教育成果、交流设计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的平台。

在本次大会中,中山大学前任校长黄达人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关于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了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的关键决定作用,推崇资源和权利配置应向倾斜,同时,他认为大学的本质是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培养模式实例和方向。


重点获益

· 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 了解高校围绕人才培养可以做些什么

· 教育计划如何才能贴合学生的要求


图文实录

我很紧张。我是学数学的,从大概二三十年来,我第一次在其他学校的一个学院的会议上去胡说八道,真的很紧张。但是我还是接受邀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想借这个机会对江南大学表示我的敬意,对我们设计学院表示我的敬意,以及对我们辛向阳院长的敬意。我来,说什么不重要,但是我想表达的这份诚意希望大家知道。

我从2010年年底,从中大校长的岗位上下台到现在,大概有跟国内的很多大学的管理者有比较深入的交流,这个交流的结果,出了五本访谈录:《大学的声音》主要是985大学的书记校长;《高职的前程》因为做全国人大代表,他们要我为高等职业教育呼吁,就出了这本;《大学的治理》是到境外的大学,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还有港澳台,和校长们访问;《大学的转型》是个应景之作,教育部搞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让我当顾问,我就出了这么一本东西;其实《大学的根本》是我最愿意做的一件事情,讲的就是本科教学。这是去年出的。

《大学的声音》出版以后,我的朋友,西安交大的副校长,他的女儿读大学,读了以后跟她父亲说,大学校长们都在想着一流大学建设,但是想学生太少。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我自己认为,我当校长期间,对学生感情跟真挚,而我在学校里面,我们一年有一万四千人,是由我本人一个一个给学生授学位,四个整天,从早到晚,我认为我对学生充满了爱。但是后来听了这个话,我觉得其实我们不管做什么,不管还要做什么,跟学生对我们的希望相比,为学生做的还是太少。这个时间越推移,我这个感觉越深。

所以我完成了前面几本应景的比较宏观的,讲大学管理的访谈录以后,我就想能不能回过头来看看人才培养这件事情。所以就有了这本《大学的根本》这个访谈录。这本书其实是由国内十几位,我认为是我比较喜欢的大学的学院的院长,我希望找的人在国内受过教育,又在国外受过教育,在国外做过老师回来又做老师,就是两边都有教学的经历、受教育的经历,也有做老师的经历。

像比较出名的四个一我都去过,清华的施一公,北大的饶颖,清华经管学钱颖一,还有陈十一等等,这些都是符合我选院长的要求。还有几位对人才培养工作有深刻理解的,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时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和西北工业大学的校长汪金松,请他们谈谈对人才培养的理念,出了这么一本访谈录。

我被辛老师邀请,其实因为去年年底我在江南大学做本科审核评估,在反馈信息的时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讲到了设计学院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设计教育的再设计的国际论坛。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而且当时是制定了大纲,出了一批教材。我说你现在教材弄完大概要到什么时候?从2012年开始,大概十年。这跟我对外面讲课,这个口径是一致的。我认为一个学院要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大概要十年时间。

所以教学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人热心去改,因为这个周期太长了。所以我是非常欣赏这种精神,因为对这套书我说不出评价,我不懂,但是我欣赏的是这个精神,把本科教学放在首位,这是我当时很重要的一个想法。当时在反馈的时候,这给我的启发是什么?由院长而不是副院长亲自抓教学,这是重要的启发,不是教学副院长,只有院长自己抓教学才能有效的推动本科教学的改革。而且我认为,教学改革的根本就在学院,而不在学校。

只有学院动起来,教学改革才能深入,才能有效的开展。我也专门去找过南大的陈骏校长,我去了南大,听了陈骏校长讲三三制改革,我还不够,我去找学院的院长,随便找了一个,是外语学院的王守仁,听说他对三三制改革比较持保留态度,我去访问他。他跟我说,我有了改变,对学校提出的三三制改革高度认同,所以整个学院行动起来。我认为只有学校和学院达成共识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的得以贯彻。光在学校一级号召,是没有用的。同时我认为要发挥学院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是要把资源向学院倾斜,在校、院两级管理中,把管理权、决策权下放到学院去,这样教学改革才能推进。

我举两个例子,北京大学我去访问的是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她说我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我本人亲自抓教学,光杆司令还不够,我还团结了一个机构一个团队。她把几乎所有医科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课程做了改革,我说你怎么能做起来?她说你是知道的,北大和北医是两张皮,人权我医学部有,财权上面的预算直接拨到我医学部。

因为有资源可以调配,我的教学改革才得以推进。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要让学院动起来,把资源配置权、人事决定权放到学院去。现在都讲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认为对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把重心下移,说还不够。我跟上海交大张杰校长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到他那里去,他讲我听,谈了两个小时。他认为应该从校办院到院办校。

很多人说这个话不一定对,我认为表达的是个意思,我们学数学的人不会在乎你这句话怎么说的,我们在乎你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精神。所以他就讲,上海交大,我们要把一个大的发动机改成三十几个学院,变成三十几个小的发动机,来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我觉得,从南大,从交大,我们看到的都在走着把重心下移的这个路。

今天我受辛老师的邀请来讲大教育观,我说我又不懂你的设计,他说你就讲讲大教育。我又不是搞教育管理的学管理的人,我也不是学教育的人,所以我在这里就胡说八道,讲讲人才培养,讲讲一些思考,我本人有什么想法。

讲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从USNEWS的两个排行榜说起。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推进双一流的建设,有人就说,双一流的提法不够完整,应该是三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还有一流本科。我认为这个双一流的提法蛮好的,一流本科不应该是独立的,一流本科是双一流的最起码的要求,要说一流,首先本科要一流。

这件事情,我又要说南大,南大这个说法,我们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工程,我们这个学校要好,第一步先把本科教育做好。而且陈骏校长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就是安下心来重视本科教育,从校长到教师都来重视学生,这个回归大学之道,我们这个学校才会发展好。

上礼拜我又到武汉大学去,武汉大学也搞本科评估,我去当组长。李晓红校长也是说,武汉大学要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提出来。也就是我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本科好了才行。所以不少校长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好的认识。但是我们再去看,全国我大概跑到现在,跑了三百个学校,这五年里面。我觉得现在校长书记不重视教学的,大概很难找到,肯定口头上会讲。但是你真正去看,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多行动少,宏观的讲得多,微观的讲得少。

我想,还是要呼吁,继续的呼吁重视教学工作。我认为为什么本科教学始终不会被真正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大学的评价体系问题。怎么去评价一个学校,当然我们有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但是这些其实在我们的整个评价体系里面所占的分量是很少的。我们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课程行动、名师行动,还有质量工程的很多项目,看起来我们都可以不参加,你不报名就是了,大学都有自主权。但是下次到你学校来,进来的时候可能又说,你为什么这个没有?说明你不重视。

所以我们很多评价体系是悬在我们校长、书记头上的一支宝剑,随时都拿这个指标体系来评价你这个学校。所以对于大学的评价体系,其实就是我们办学的一个指挥棒,他怎么来评我们的,我们只能按照这个走,看起来我们学校尤其像江南大学,像我们中大,这样的学校看起来办学自主权并不少。所以我想我来谈谈这个指标体系问题。

最近我跟我的研究助理一起研究了世界三大排行榜之一,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各个学校的排行榜,这个排行榜在说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研究过。USNEWS发布了去年的2015年全球最佳大学的排行榜,这是我讲的是Global,世界的范围。

我们看波士顿大学的排名,第37位,比北大高。但是波士顿学院在世界排名没有。同样是USNEWS还有一个排行榜,是national,国内的排行榜。这个排行榜里面,波士顿大学是41位,国际37位国内41位,排位反而下降了。波士顿学院排在第30位,高于波士顿大学。当然,其他还有,因为这两个比较典型,拿出来说话比较方便。

再看为什么这两个学校在国际和国内的排行榜会如此不同?你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两个排行榜的指标是什么。这是国际的排行榜,你看,一边是因素,一边是权重,加起来是100%。翻成中文,就是全球研究声誉、地区研究声誉等等。这是国内的排行榜,也是指标和权重,我也翻译成中文,本科生的学习表现等等。你会发现这两个排行榜都注重些什么,所以USNEWS的国际排行榜测量的是学术影响力,这里面最重要的是science,是理科的东西。

所以你看工科学校的排行就会吃亏。你不要认为真的你的学校差了,其实是指标体系的问题。再是看国内的排行榜,其实关注的都是学生,而且这个学生主要是本科生。所以我说这两个排行榜就告诉我们,其实排行榜不要做看名次,你要看看它倡导什么。不是说国际学术影响力好了就好了,其实还有本科生那边,我们往往会忽视。所以我们在看我们学校在国际上的排行排在哪里的时候,其实只是一个测评。关键我们做学院院长的做学校校长的,你一定要知道我们关注什么,我们在意什么。所以我们从这个排行榜可以看到这些。这是第一个,两个排行榜说明你在关注什么。

第二个我想说,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我一直主张的。前年,我们学校搞了一个90周年校庆,校庆的主题是平等的对待每位校友。他们叫我退下来的老校长去讲了一次话,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口号,它体现了大学的本质。我们在举办校友活动的时候,最为关注谁?当官的,然后是当老板的。普通的校友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怎么看待他们?这是我们大学要关注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校友,因为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校友的延伸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有的教师说,你这个学校,好大学25%的人出名,这个学校就非常好的了。

当然非常好,但是作为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考虑的只是从学校名气这个角度去想,25%就够了,可能还用不着。但是我们考虑的是受教育的人,学生得到了什么。所以我们说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我在访问的过程中经常问的,在我们国内有很多计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等。我还去问国外的,在国际上有没有这样的优秀拔尖人才计划?我有点怀疑。

而且我也知道,其实每一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实际上是针对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的绝大部分制定的教育计划,所以每一个学校,因为生源不同,教学计划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学校都有特别优秀的,不管这个学校这个名气多差,都有优秀的,也有跟不上你这个教育计划的。那么我们怎么对待?现在通常的做法都是把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上一个班,又给他一份教育计划。我说能不能改一改,给每个人一个计划?也就是说学校要做的事情是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他的选择,然后我们提供可能性。

你要选这门课,我有东西给你。而不是我们为你们这六十个人又制定一个教学计划。我刚刚来以前,我问了我们的拔尖人才计划的院长,他就告诉我我们真正做到了一人一张计划。我们各个学院的专业课为这些人开放,制定的教育计划有导师帮你一起来做选择。对于差生我们要留一点空间,给他一点活路。国外有没有拔尖人才计划?因为我去的并不多,今天有很多国外的朋友。去年下半年我在浙大讲教学工作,他们有一个竺可桢学院,我自己当了六年副校长,在教务处当了四年,我们当时就有这个计划。

他们学院的院长给了我一本书,美国的公立大学的荣誉学院,五十个荣誉学院的计划,翻成中文的。我一看,是不是我的观点不对?后来看到,研究这些荣誉学院,其实越是荣誉学院的学生越有选择权,而不是为这些人专门搞一个,五十个人、六十个人放在一起,荣誉学院的学生的选择权更大。这个就不说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老是要讲大学的本质?其实这个事情是牵涉到我们究竟是学校本位还是教育本位。

什么叫学校本位?老是想到我们学校的排位,其实我们想得不够,要想为学生做些什么。学校本位,就会想要争取学校的排名上去,我们只要关注25%的学生为我们学校争取荣誉就够了。但是你要教育本位,我们会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为所有的学生服务,重视我们的教学。最近我还参加了广东省汕头大学的本科评估,也是我去组长。他们就说了事情令我非常感动,教务处长说我们制定每一个跟学生相关的政策,都要问是为了管理方便还是为了学生方便。

举个例子,每个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要转专业,通常学校的做法是,你要转出的那个专业,积点必须达到多少。汕头大学把这个去掉了,我们转出专业的院长不能设任何障碍,你没有发言权。进来的学院可以提,我对进来的人,希望你什么课达到什么,先修什么,可以提。为什么?学生说不要念这个专业,你说念好了再走,说穿了就是这么一句话,是院长怕你流失,你有本事把学院办好让他留在这里,而不是越不喜欢越要念高走。这究竟是为学生出发考虑还是以我们的管理方便出发?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前几天我到温州大学,他们的校长跟我私交很好,而且温州大学和美国的凯恩大学合办了一个凯恩学院,是独立设置的,我也是那个评审组的组长。这次到温州大学,那个校长就说,你去看看当时你投票投出来那个东西,我不能说当时的过程,因为这个事情个我们习大大有关。我们这个过程当中考虑了一些因素。原来我的心目当中,凯恩大学并不是很好的学校,他们一个副校长接待我,我们悄悄去的,去看学生宿舍。然后说这个学生宿舍怎么建,它的整个建筑是何锦堂(音译)设计的,我认为水平很高。但是这个凯恩大学在施工开始以后,停掉了,而且最后终止了合同,全球重新招标。

我说为什么?一条,他造的那个宿舍就是给学生住的,两千两百人,学生宿舍我说还不对?他说不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哪里?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哪里?我说我做校长给学生造宿舍,从来就没有想过,但是我们那么看不上眼的一个学校,想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跟生活环境。最后两层楼,统统给学生学习用、生活用。我感觉,真的不如别人。所以我说,我们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但是我们每一个学院的教学计划,每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其实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但是尽管学校有定位、学院有定位,我还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南京大学三三制,就是三个阶段三个方向,具体我不介绍,我因为听了院长的态度听了他们学院教师的态度,我访问了三个人,我就知道这个项目非常好。他们在教育部评教育成果奖,是直属高校唯一一个特等奖,就是这个项目。因为什么?上下联动,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本质就是这么一句话。所以我说,不管学校定位、学院定位是什么,我们要做的是为学生的不同选择提供可能,这是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学习的。第三个我想讲,这个指标背后的意义,关注指标体系后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我们做校长的大概没有人可以潇洒到,这个指标我才不管,排行榜我也不管,我相信没有,关键是怎么看。现在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当时还是北大工学院的院长,陈十一说评价大学的指标是很重要的,你拿什么指标,就像选美一样,选美的指标不同,选出来的美女不一样。因为你看重什么,是看气质还是看起来舒服等等。我想讲一些情况,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些指标。

国际化,现在认为国际化最重要的指标,或者说最重要的指标,是这个学校里面留学生的占比,到底这个学校有多少留学生。香港大学的小刚,这是两年前,现在校长不当了,在浙江,我们两个人一起参加一个论坛。他在上讲到国际化的问题,在这个前面,我在访问香港大学原来的副校长李焯芬的时候,他也告诉我这件事,两个人,一个校长一个副校长,都跟我说,你们知不知道我们香港的大学的国际化的指标怎么来的?他说我们现在国际生30%,加了一句,大陆来的学生都是国际生,大陆来的教师都是国际教师。

七百万人口,大陆来的算国际生,你看这个国际化指标会多高?我们老是在说留学生,我们是十三亿人,你说要多少留学生才能把大学的国际化指标提上去?我们得想想这些问题。西北工大的校长,他原来是清华大学的教务长出身,到成都电子科大做了校长,又到西北工大做校长。他也跟我说,我认为国际化就是跟谁玩,你跟哪些大学的人在一起。比如说我们今天这个会请来了多少国际的朋友,这就是你的国际化水平。

我再加一句,跟谁玩,还有一个是玩什么,就是请教什么还是合作,也是国际化很重要的指标。所以不要去看留学生占你多少,我们还有把留学生招来以后圈养,这个留学生是自己住在一起的,这跟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国际化有什么帮助?丝毫没有帮助。所以我们不能拿数据来说事,数据背后有什么意义,我们更加要重视。

比如说好一点的大学都要做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一个重要的指标,本科生跟研究生比。我说这个比例跟我本科生培养的关系到底有多大?也有人说研究型就是科学研究要做出成就,科研要做得好。但是我认为研究型大学最根本的,我们对待本科生要通过科研来培养学生,这个过程是研究型的,这才重要。

这次武汉大学李晓红校长说,让本科生参加到科研团队,以科研来带动人才培养,这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而不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但是越不懂教育的人越喜欢弄个指标,然后就拿这个数字来说你怎么样,其实他是不懂的。所以我认为谁抓住了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出一串来,你不知道它背后说的是什么。陈骏也说,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型教学,就是要讲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我们其实很多人在讲科研跟教学的时候,心里始终把它看成是两张皮,认为是两件事。

其实这两件事是完全统一的,我访问澳门大学的校长赵伟,他告诉我一件事,有人也是聊天一样的,说你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是不是这样分,每次要提什么什么东西,很烦的,不如把钱分给我们,我找二十个学校,保证取得的成果比你现在撒芝麻的效果要好得多。自然科学基金说你以为我们要那么多成果吗?他说我们要的是那么多的学校做课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锻炼。这么多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走到各个岗位,对美国的事业有多大帮助?清华的钱颖一也说,我们对美国著名大学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只关注学术研究水平,忽略了他们的本科教育,而这才是这些大学特别厉害的地方。

第四个,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这是稍微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要注重顶层设计,其实教学改革最难的是让全体的教师动起来,最难的把课程做好。因为最后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是课程,说到课程体系,南京大学的教师陈道蓄,他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第二课堂,国外没有的。为什么叫第二课堂?很简单,因为第一课堂的责任没有尽到,所以把希望寄托在第二课堂。其实最重要的是把课堂,把教学任务完成了再去做其他的。现在把第二课堂说得比第一课堂还要多了。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当时的北京大学的声明科学院的院长饶颖,他说现在我们的专业教育有两个最突出的问题,第一个,核心课程太多,要把这个专业学好,其实核心课不需要那么多,他自己讲,我们生命科学,现代生物学,四门课就够了。第二个,核心课程讲不深,这两个问题同样存在。一方面是课太多了,第二个是最重要的课又讲不好,这两个问题同时存在。

他说这件事要引起我们做顶层设计的院长们的充分重视。所以我认为,我们跟世界一流大学很重要的一个差距恐怕在于我们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高水平的课程。我说我们讲一流大学建设,可能是把课程的数量做下来,把课程的质量提上去。通识教育我不说了。现在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当中做了什么?其实讲的东西太多了,做的太少了,考试太容易了,三个是递进的。陈老师还专门说了一个,就讲设计,他说设计为例,我们要提高的是学生的设计能力。他说我们现在还是不行,我们只讲知识,讲概念,没有多讲怎么设计,动手的东西不够。

江苏台,我们家很喜欢看江苏台,有最强大脑,有一站到底等等。最强大脑我老是感叹我自己猪脑子一样。一站到底,其实我是很钦佩那些人,他们的知识面真的是渊博到极点了,乔丹的手多长,恐怕有几根头发都说得出来,我真心钦佩,我觉得真的,世界上比我们能干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东西不能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他所有在上面讲的那些知识,在百度上全有,一点就有。

我一方面是很钦佩,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不能拿这些知识来教学生,因为时代已经变了,究竟我们希望学生学什么?我认为很重要的是你考什么。现在中国是改变不了的,考试这个指挥棒,我说我们能不能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改变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先从改变考试开始?我们都讲KAQ,知识能力素质等等,但是有多少能力被学生掌握了?有一个能力,考试的能力。你有什么样的考试,我总有什么样的办法去应付。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要改变我们的教学,从改变我们的考试开始?

今年我们中大外语学院博士生考试,有笔试题,有这样的提问,说请列出美国历史上十个总统,按顺序排。你可以跳掉几个,但是顺序要对。这个好像,博士生要知道这个,不是一点就有了?干嘛要记这个?面试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有一个老师出题,说两小时,你在两小时里面完成我的两个问题。可以讨论,可以上网,可以问老师,但是只有两小时。教师他说,我就有信心区分出来谁是真正有水平的。我说考试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去思维。

我们老是讲教学改革,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考试方法的改变来倒逼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改变?这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我总是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要回过头来看看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不要走着走着迷失方向。比如说我们都讲要参加什么大赛,大赛其实是让学生动手,最后去看,学校里面就是培养几个人,去参赛得奖,而忘记了大赛是促进全部学生的培养。走着走着就忘记掉为什么做这件事。所以我说,要不忘初心,对大学来说,不忘初心的这个初心就是人才培养。

我想就说到这里,再次对江南大学,对我们设计学院,对我们辛院长以及张院长表示敬意,谢谢。


目标听众

· 有志于体验设计的设计师

· 产品经理及用户研究人员

· 企业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设计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黄达人

黄达人

中山大学

教授、前任校长

中山大学教授、前任校长。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