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的教与育

1 课时 时长:19:26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课程设计分论坛,该论坛从设计类课程本身的设计出发,邀请了设计教育界的著名学者,发表了他们关于设计类课程设计的一些前瞻且独到的观点,为设计课程的编排提供了新概念,新想法。

本段演讲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辛向阳教授进行了主题为“设计‘教’与‘育’”的演讲。演讲中,他向我们分享了他在江南大学设立整合创新班的过程,以及他全新设计的本科生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将一改以往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课程,转而从对设计的理解和对人的理解本身入手,在课程作业中习得所需的各种技能,以此成为全新的适应性人才。


重点获益

· 了解做设计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

· 如何才能了解你的设计对象

· 了解如何做从“人”出发的设计


图文实录:

刚才的演讲让我想起了我之前的经历,作为Craig教授的助教,他在卡耐基梅隆教授的所有课程我都有参与,从设计基础,设计历史到全球化设计等等。也让我想起了当时一起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面设计课程,讨论如何教授学生,如何教授历史才能不仅仅告诉他们事实,更能够引发对当今的思考。

我把当时的经历融入到了我在中国的教学工作当中,我发现有人觉得我是从香港理工大学回来的,我就要把在那边学到的东西在大陆进行教授。而我完全没有那么做。在香港,我是为香港理工大学教交互设计课程,我只采用了在香港理工大学教的一个课程,因为我觉得我当时还不够成熟,我没有对当时的课程进行调整。

我也采用了从Jonathan Cagan教授那里学到的一个课程。我在香港理工大学最大的成就就是我设计了几乎所有的课程,只有一门课不是。我在江南大学希望做一个教学的改革,我现在在江南大学所做的和在香港理工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做的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也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以后会面临不同的就业方向,所以我们需要让他们具备不同能力去应对这些挑战。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张名片,这是我们最近一个毕业生的名片,他是从我们的工业设计课程毕业的,而不是视觉沟通。但是看他的名片我们会发现,他的公司领域涵盖了很多领域,但却没有工业设计。所以我们大学里教授他的东西,跟他之后创业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其他专业亦然。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们要仔细思考一下。

这个话题我也讲了好几次了,我们讲到适应性,三年的学习能够让你参与到不同的工作中去,这里面包涵了许多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和技能,而不是仅仅某个职业所需要的技能。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司,比如腾讯或者阿里巴巴,都是中国非常知名的企业,很多学生都想去这些公司工作。我们看一下他们招人的要求是什么。中国很少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针对企业招聘的要求进行培养的。因此在这个会议上,我邀请了华为的人力资源以及腾讯职务实践方面的主管。他们将会谈到学生如何在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提升自我。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重新设计我们的课程。这个“1+2+1”结构应该不是最新的,我想别的学者20年前已经提出了这个结构,但是这里的“1+2+1”结构和旧有的结构是不一样的。魏杰教授早上已经提到过这个结构,所以我就不再细说了。

培养有责任感、受尊重的设计师,致力于研究型教育,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责任感和受尊重都是最基本的层面。受尊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这么简单,当然好的工作不仅仅意味着薪水高。有责任感和受尊重这两点紧密相联,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你会为别人做好事,那么你就会在你的工作中得到尊重。

那么我们已经重组了本科生所有课程的结构,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到建筑设计全部都覆盖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如何让新的课程落到实地呢?于是我们设立了整合创新实验班。这个班级旨在培养能够定义产品或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具备良好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职业设计师。

在这些大类下面,有很多需要培养的技能,它们和各自对应的主题和课程都是密不可分的。每个科目都是经过我们的重新编制的,很多内容以前没有别的学校教授过,但是我们很有信心,这些内容都是有必要的。

魏杰教授今天也提到,整合创新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给学生教授的内容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有书面的和技术上的。我想重点说一下其中两个课程,把它们作为例子,具体说明我们是如何逐个编制课程,课程之间又有怎么样的联系的。这两个课程对于这个计划十分重要,就是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课程以及产品与服务开发课程。这两个课程是为大二学生设计的。

这个故事我提到过很多次,这是几十年前的电视机。以前的人只要看到清晰的图案就会很开心;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仅仅能够看到清晰的图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看来看去都是中央电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也许你要给钱才能看到别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内容也很重要。这个时候电视就不仅仅是电视机了,而是同时包括了电视和播放的内容。

而后智能电视出现了,智能电视和你的ipad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体积更大,没办法放进口袋里。这时电视机已经从设备变为内容,转而变成平台,这样就意味着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重述设计师的故事。我们设计的时候已经改变了对象本身的性质。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三年前,我去了好几家家电公司,公司的设计师们觉得很沮丧,他们跟我说,几年前他们能够在一个电视机的外观上弄出很多名堂来,他们的上司也很开心,他们的工作内容也很充实,着力于改善电视机的外观和材质等等。但是现在有了智能电视,电视变得很薄很轻,他们能够设计的只剩下电视机的底座了。

为了重新理解我们的设计对象,在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课程中,我们会用八周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如何去设计。每个组选一个对象,可以是一个物品,也可以是一种服务的设计,然后从用户、生产商和工程师等角度去描述这个对象到底是什么。然后他们要做两张海报,一张要超过一千个词语,另一个不能多于一百个词语,这两张海报要能够清晰精确地表达这个对象到底是什么,它背后的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有视频,陈嬿老师会在明天进行更加详尽的叙述,我就不赘述了。

学生会用前面八周的时间充分了解他们要设计的对象,然后会用接下来的八个星期把重点放在用户和人身上。想要了解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通常设计学院会用两三周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到,在设计开始阶段会进行用户研究,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事情没有听上去的这么简单。人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将会用八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人类,让他们能够解释清楚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整个学期,十六个星期,完全没有任何绘画的课程。可以理解学生们会觉得很担忧,因为别的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很多看上去很华丽的技巧,但是我们却还在做PPT。

然后就到第一个学期了,终于到了实践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已经十分了解你的用户和你的产品,然后你要做一个设计的简报,设计简报其实很难做,我其实为很多公司提供过服务,因为我的经验,他们很愿意听我的建议。但是还是很多公司,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设计的简报,不知道想要我们设计师为他们做什么。

通过十六周的课程之后,我们的学生已经很好的了解到设计简报是怎么来写的,因为它是基于对用户的研究以及产品的定义之上产生的设计的简报。

到了第二个学期,学生上一个学期写的简报会交到别的学生手中,并由他们来实现产品的设计。这是他们设计的一些产品,包括能够整齐放好各种电线的包包,也有高科技的很复杂的东西,网页应用,甚至还有同性恋专用的香水。从包装到香味本身,学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还有这个宣传海报,“你知道吗,20%的海豚都是同性恋”。

正是在这个班级,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且他们能力很强,这就是教育的成果。很多家长很担心,这群学生在交互设计方面和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能力足够吗?我会这样告诉他们,他们自有擅长之处。

这是我让他们做的一个很简单的练习,因为在每次设计的开始,我们都是从某个角度入手的,当时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他们学到了更多东西,他们设计的重点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这个作业,我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某个时间节点为什么要把他们的设计重点进行转移。这对他们的设计决策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而言都很重要。

课程中他们会学到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我很少通过课件来进行教授,这些技能都融入到了他们的实践里面。要完成我的作业,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学习其他班级在课堂上会学到的所有东西。

正如我早些时候提到的,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技能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重要的不仅是传统教学,还包括养育学生。知识点是在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过程当中自己习得的。学生问我问题的时候,他们知道有一部分问题我只会回答不知道,比如“我应该做些什么”这种问题,因为我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去发掘自己要做的事情,而我则会反问他们很多问题,直到我觉得他们已经知道了入手的方向。我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也能过得十分快乐。

哪怕是网络公开课,说到底也是课程,重要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有课程带给学生的经历。这几点John Haskett教授也提到过几次,也即设计中的临床研究,反思研究和哲学抽象。对于本科生教育,我十分强调临床研究,他们必须能够充分地了解现实情况,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包括如何设计本科生课程,特别是其中的EPII课程,并通过这个课程把训练的对象从一个班级拓展到江南大学的两千多名学生。我每次上课都会有两三个助教,他们能够学会怎么样去上这门课程。

谢谢大家。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辛向阳

辛向阳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现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本科,2000年获美国西弗吉 尼亚大学,双专业(平面设计、油画)艺术学士;艺术史副学士,2002年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交互设计硕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 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