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ICMA)2022亚洲专场演出季举办

2022-05-09 18:22:45 阅读 159248 本文来源:音乐周报
分享至:

20220509175209948.png

文 | 龚夕冉


4月14日至15日,由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ICMA)主办的2022亚洲专场演出季(ICMA Music Showcase2022:Asia)在线上举办。演出季在国内独家直播平台美啊(Meia)直播展演,由8场不同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会组成。

ICMA(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Association)成立于1974年,是计算机音乐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成立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每年由协会组织的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是计算机音乐、电子音乐、视听音乐、新乐器设计等领域艺术家们集中展示艺术作品和创新设计的重要会议。

本届亚洲专场演出季由ICMA主席Kerry Hagan,以及PerMagnus Lindborg、亓梦婕、Mikako Mizuno、Takeyoshi Mori四位理事共同组织,共展出68位亚洲电子音乐艺术家创作的58部电子音乐作品,线上预约直播人数达6975人,线上观演人数近13000人,吸引了广大电子音乐艺术家与爱好者的热烈关注。

中国音乐家表现突出

本次58部参展作品中,有41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在参展作品数量上占据主体地位。中国音乐家和艺术家群体在国际计算机音乐领域的整体参与度、作品的学术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与活动的中国电子音乐人大多来自国内开设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高校,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除此之外,许多驻地在亚洲和活跃在全球的亚裔作曲家也积极参与本次展演,为推动亚洲电子音乐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作曲家在本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是ICMA中国成员不断努力的结果。作为ICMA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理事,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新媒体音乐作曲家亓梦婕对此表示:“2022亚洲专场演出季旨在为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亚洲艺术家群体搭建艺术、思想和创意的展示平台。本次演出季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创作者的参与热情。希望在未来通过广大中国电子音乐创作者的不断地努力,能够使中国成为计算机音乐创作与研究的重要阵地。”

20220509173928570.png

ICMA亚洲专场演出季concert8观众实况

多样性的艺术探索

与往届ICMC相比,本届展演在保持严谨的学术性和艺术性基础上,更充分体现了包容性和多样性,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更丰富,除典型的计算机音频与视听作品外,还有形式各异的装置作品与声景作品。

20220509174009745.png

吴文钊《梦蝶》

20220509174021470.png

Akiko Hatakeyama《まだらーmadara》

在作品征集阶段,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设置三类作品组别,包括计算机音乐、为计算机音乐与乐器或人声创作的、视听一体化作品,并进行三轮专业盲审,最终在每个组别中评选出最佳作品,在第八场音乐会进行获奖作品展演。其中器乐交类互获奖作品《梦蝶》由中国作曲家吴文钊创作,作品以“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为灵感,基于Wacom、OSCulotor 、Max/MSP 、Ableton Live搭建的软硬件系统来展开设计与演奏,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息。由Dong Jindai创作的《Mystery》是计算机音乐获奖作品。这位作曲家深入研究了手鼓的演奏技巧及其丰富的声音,采用四声道的声音形式和电子音乐处理技术,让观众感觉自己置身于手鼓之中,从而更好地感受它的神秘。视听类获奖作品《まだらーmadara》表现了人类灵魂的被剥夺与埋葬,艺术家Akiko Hatakeyama通过音画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处于压迫中的沉默妇女,引人深思。

20220509174039502.png

Chen Si《水漫金山》

20220509174052922.png

Wan Fang《Huadan’s Whisper》

参与展出的作品有许多立足于亚洲本民族文化。作曲家们运用科技元素,不断探索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电子音乐技术融合的实现途径。《Qian Rong》《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孝烈将军》《zen of sound》《水漫金山》《blink moment》《Feather-Creater》《Huadan’s Whisper》《幽篁》《烩煮人间》等作品以中国传统诗歌、戏剧、器乐、音乐为内核,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方式处理、表达,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与故事。

20220509174108728.jpg

亓梦婕《Breathing-for cello, electronics and video》

20220509174120919.png

Zhang Junhong《EGO》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音乐依然是借助科技传递音乐家自身思想理念的手段。亓梦婕尝试在《呼吸——为大提琴、电子音乐与视觉影像而作》中为听众创造一个冥想式的声音空间来感受呼吸,影像跟随声音的呼吸变化展开一系列的虚实幻影;王天晶的作品《“我”》通过音乐对空间进行构造,描绘个体内在世界的波动;杨文韬《The Inception》表达了对自我生活的回顾与探寻;Zhang Junhong的作品《EGO》通过电子音乐创造出分裂的自我并用舞蹈进行表现,传达个体的纠结与统一。

20220509174143936.png

Olifa HSIEH《Hear the Light》

20220509174155798.png

马仕骅《流光》

电子音乐创作者对技术不断探索的成果在此次展演也得以体现。Wang Chi的作品《Action-Reaction》从物理运动中测量的数据被映射到声音产生算法中的各种参数,创造出叠加和细微差别的音乐表达;Olifa HSIEH的作品《Hear the Light》通过环境声学技术,它充分展示了沉浸式的声音如何与戏剧空间融合;马仕骅的作品《流光》运用深度数据链接使运动、图像和声音成为一体,使进入感应区域的观众可以与装置互动,对于电子音乐的交互性进行了着重研究。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学生团队也积极参与本届演出季的全程工作,为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届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ICMA)2022亚洲专场演出季是对当代亚洲电子音乐发展前沿成果的展示,让更多观众欣赏来自亚洲的高水平、独具特色的电子音乐,也为亚洲电子音乐艺术家搭建交流平台,吸引更广泛的作曲家参与其中,共同推进亚洲电子音乐的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cc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