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小龙微信之夜的精华都在这里,互联网人必看!

2019-04-12 09:30:48 阅读 200069 本文来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微信第8年,日登录量超过10亿

 

在中国,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

今年是微信第8年,今年8月,微信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

最近我们发布了微信7.0版本,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没有标准答案,当你看到微信的启动页面,你可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过了一年你的想法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

正因为这样,我才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页面,因为他把想象空间留给了用户自己,10亿用户有10个亿的理解,他会找到打动它的点。微信这个不会变,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遵循好的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有一个朋友说,在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一个异类。所谓异类,就是和其他的产品都不一样。我其实很惊讶,也很自豪。

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是说它有很多的用户?说它让人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过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

是有创意的;

是有用的;

是美的;

是容易使用的;

是含蓄不招摇的;

是诚实的;

是经久不衰,不会过时的;

是不会放过任何细节的;

是环保、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是尽可能少的设计,少即是多。

 

我们更多倡导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产品分享用户。

我们没办法让10亿人来投票决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来。那怎么才能通过改变寻求设计的优化,让它变得更好呢?这个决策必须遵循好的设计原则。

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

尤其是UI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可以让产品越来越美,符合甚至引导当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落伍于时代。

 

谈谈微信的起源

 

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

在微信上线之前的一年里,我们把QQ邮箱做到了国内第一名,然后在邮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折腾的邮箱里面的阅读空间。

我们后来的很多产品,都有邮箱阶段的影子在里面,比如订阅号、朋友圈。

当kik出现时,我希望给我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我们刚好有一个团队在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所以凑了十个人的团队开始做微信。

这就是微信的起源,我们当时坚持了一个原则: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

在今年的八月份,微信的日登陆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日活超过10亿的产品吧。

我其实特别庆幸,能伴随这样一款产品走过了八年。

并且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而非职业管理者看待,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独裁,否则它将包含很多不同意见以至于产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微信一路走来所坚持的两个原动力

 

初心,是用熟了的词,我换一种说话,叫“原动力”。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

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我会亲自动手写代码来打造出一个foxmail这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工具,对我来说是值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础点,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

所以微信一直坚持底线,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其实脑袋里面是有一个念头的,微信会介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它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甚至引导时代的潮流。

如果不把它定位为一个生活方式,如果只是定位为一个通讯工具,那就会过于片面,或者让我们的未来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我们的原动力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

但是所有专业洞察的背后,我觉得原动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力从来没有变过。

 

微信的使命是做最好的工具,而不是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

 

作为一个好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我们为了提高这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们非要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

所以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我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背离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是一个人在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小程序的使命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获得回报

 

现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我觉得这是好事情,我并不担心这里面会跟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虽然是做同一种东西,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这种载体,来做一个流量的生意,我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刚才提到的,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获得回报。不能因为拥有流量,我们就要分发流量,要让小程序来体现这个流量价值,这跟我们自己的原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

在19年我们还有几个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1、搜索的直达。

我们希望在线下,小程序是一种扫码的方式来触达,在线上,是可以通过社交传播和搜索触达。这会是我们在未来一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2、小程序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让用户可以作出选择。

举个例子,当你要买一个家乡的土特产,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一个朋友在土特产小程序里买过并且有好的评价,那你就会很放心,这就是社交评价的作用。

3、小程序的找回。

 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通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来迅速的找回。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

对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我们会继续想办法来强化这一块。

 

小游戏的价值不是要获得更多现金回报,而是各式各样的创意

 

小游戏做到现在,从商业的角度,发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满意,因为它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个差距,我们期望并不是我们要获得更多的现金的回报,而是现状是这里面真正高质量原创的游戏还不是特别多。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

当我们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

我认为任何一个平台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所在,如果他没有这种梦想的话,很快就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流量的经营点,很快把流量耗光了,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公众号下一步任务是如何在平台上产生优质的内容

 

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确实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虽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我们其实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务大家。

最早的公开课里面分享过一个数据,当时的公众号阅读量其实70%、80%来自朋友圈的转发,只有20%、30%是来自于订阅号的。

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

我们应该有一种机制让更多人在这里面产生更多优质的内容,我们通过合议的角度打击洗稿,也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否则平台内容就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也会让平台优质内容越来越少。

怎么在公众平台上产生优质的内容是平台下一步的任务。

 

朋友圈功能后续的迭代更新

 

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其实我们人的社交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或者说社交的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线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

朋友圈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朋友圈其实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其实它不止是一个时间流。我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

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再去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的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正因为它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虽然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力。所以我想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话,我可能直接让相册变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个人相册是可以完全分开的,是两个概念。

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来做视频了,我并不认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种技术领域的事情呢?视频只是一个技术,微信要做的是通讯社交的事情,所以视频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微信要做的是在这一块来说希望做社交。

我们也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不断去打磨它,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这样一个动机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地去慢慢推进的。

 

关于微信的其他功能

 

好看是我们下一年的发力重点。我们希望卷入几亿用户,通过社交推荐这种模式,将阅读变成一个日常的事情。

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而是用一个什么样合理的方式来展现信息。

我们并不会去跟风来做一个AI,而是说,AI是要落地到我们实际的一个功能或者是场景里面去的。

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润物细无声的才是一个最好的用户产品体验。

企业微信后续新的变化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是认证的服务。

对我们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服务才是层出不穷的。

微信要开始面对下一个8年新的挑战。但这个新的挑战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我们要面对新的用户时代新的用户产生的需求。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如果微信不能给用户带来哪怕多一点点希望,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我们做的事情是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衡量的准则。



关注美啊教育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更多交互设计咨询及好文!

20190408174937853.jpg


责任编辑:czh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