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思维到底是什么?

2019-03-30 20:14:06 阅读 207911 本文来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方法,它从设计师的工具箱中汲取,以整合人的需要、技术的可能性和商业成功的要求。”    

 ——IDEO首席执行官Tim Brown

 20190329175447293.png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并不仅仅是指设计师思维,它还包含在各行各业中,甚至可以说是家长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方式之一。设计思维就是学习如何思考问题,提出有意义的创意和想法,还原事物本质来解决特定人群的实际问题。前天靳叔演说现场就有一位高职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大致意思就是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学生在技术上接收能力很快,也很热衷于学习软件知识,但就是没有相关理论和所谓的设计思维支撑,那他们该如何更好的学习设计?这个问题一提出,我和老白就相视一笑——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所谓的非科班生、学历不高的设计师并不一定差,因为很多我们熟悉的优秀设计师都不见得出身名校,但是也千万不要得意,认为读书就没什么作用之类的,因为普遍意义上,出身名校的不一定出名,但他们的生活也一定不会太差,不管出身如何,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停止学习,靳叔即使那么厉害,人家还要抽出时间学英语、练书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更好的突破自己。我很庆幸在大学课程上老师就有提过“设计思维”的概念,当时是针对用户体验讲的,所以是从《设计心理学》一书中提炼出来的设计思维,认为设计思维包含同理心/移情(Empathize)——定义(Define)——创意(Ideate)——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实施(Implement),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运用到视觉设计项目中。

 20190329175506189.png

一、学会建立“同理心”思考问题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是建立“同理心”。在做设计之前,思考用户的行为、想法、语言和感受。聆听客户想要的是什么,你做的东西是为谁解决的什么问题,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受的思考方式,设计的目的就是解决人的各种需求,这也正是说明思维远大于技术的问题,想要做出感动人的作品可以不择手段,尝试不同的方法,但是不能损人利己。我们总是容易被酷炫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但往往也容易忽略作品背后的力量,忘记真正要传达的作品情感,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这么做,而是一味的追问技法的表现,永远也学不到内核的东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各种教程网上随处可见,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大师的原因之一吧。

 20190329175537123.png

二、学会发现真实问题,并且重新定义它

   就我接触的很多设计人员来说,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忽视调研的重要性,一接到项目就开始埋头苦干,没有捋清思路,就想着怎么把东西做好看,看似速度很快,但后面可能面临更多次修改的痛苦。我记得当时也有人提问如何应对麻烦的客户,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问靳叔是如何撑起那么大的项目,靳叔就很强调调研的作用,在设计前期,我们就要将所有的研究结合起来,观察用户的问题所在。在这个阶段,使用移情(同理心)阶段收集的数据,分析用户(或品牌)的相似处,看看在不同的用户(品牌)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痛点,找到用户(品牌)没被解决的需求,同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及时保持和客户的交流与反馈很重要。

 20190329175646101.png

三、头脑风暴,大开脑洞,提出更多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法

   在前期调研分析都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开始脑风暴一系列疯狂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解决在定义阶段中发现的用户未被解决的需求,如果是在一个团队中,需要给你自己和你的团队完全的自由,尽可能的画更多的草图,勾勒不同的图案,想法的数量可以超过质量,同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自己的创意过程。在这个阶段,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大家勾画出许多不同的想法后,还要学会分享彼此的想法,通过混合和重新混合,最终可以得到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结果。

  20190329175714538.png

    怎么锻炼头脑风暴呢?我觉得这和平时积累有很大关系,除了做项目时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开脑洞的能力之外,还要会玩,会玩才有创造力嘛,闭门造车始终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会玩不是瞎玩,荒废日子。设计本来就是囊括了很多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多出去走走,从自然中学习,从接触的不同行业的人学习,从不同学科的书籍中学习,跨学科交流对设计很有帮助,听音乐、看电影、学书法···都是在学习,这些看似耽误时间的事情会逐渐培养一个人的气质,最后当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设计风格。所以,在学的过程中还要探索自己的方法和风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做实验,多思考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渠道,才能更好的创作,而不是别人有什么就去学什么。

20190329175734949.png

 

四、原型制作:把想法从脑子里“拿”出来

    大开脑洞之后,我们就要把想法收回来,在原型制作阶段的目标是理解自己的想法,筛选那些不起作用的想法。在视觉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画草图,通过草图反馈来衡量你的想法的可行性,把筛选出来的初步草稿细化,得到一个相对完整、更加准确的图形方案,也许会在细化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些问题,自己做出来的作品首先要说服自己,然后,再和另一组人分享。

20190329175806387.png20190329175816721.png

五、测试:收集优化建议

    在向组员分享你的想法时,别人或多或少会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总结这些问题,然后再问问自己“这个解决方案符合用户的需求吗?”“我创作的画面是否有感动到别人?”“我有真正的为面向的群体去设计吗?”“我的画面安排能否吸引到消费者?”“换一种色彩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我们说怎么过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那就尽量改变或避免让你痛苦的人生,做设计也是,你知道怎么做不好,那么就避开不好的地方。只有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不断试错,才能发现更多可待改善的方向,然后再拿给客户看,并验证它是否达到了你的目标,在后面继续修改的过程中,持续反馈和测试。

20190329175846925.png

六:实施最优计划

    最后,我们需要把愿景付诸于实践。确保解决方案被具体化,这是设计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对设计工作者来说,设计思维并不是魔法,它最终还是要变成可被实行的具体的作品,设计思维并不能使你脱离实际的设计。设计思维包含的是一整个想法,最后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当你学会用设计思维思考问题时,你会回归到设计本身,思考人的真正需求,将你之前所学的所有学科知识囊括在一起,其中也贯穿着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什么三大构成、色彩原理之类,所以你以前看过的所有电影构图、杂志配色,听过的钢琴音乐、摇滚音乐,触摸到的树叶的质感等等统统都被调动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幅感人的作品。 

    

    关于设计思维概念的解释说明,我觉得大家可以先主动去了解,像一些专门的书籍、网站如知乎上也有很多说法。主动学习很重要,自己搜索了还是不懂再去问别人,而不是让别人做好总结再直接丢给你,这个过程会失去很多学习的细节,每个人即使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注重的点也会不太一样,也许人家遗漏的地方正是能让你脑洞大开的地方。

20190329175914952.png

    再回到技法和思维上的争论。其实这两者并没什么绝对的冲突,它们在工作中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记得当时靳叔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电脑技术会过时,几十年后,也许会出现取代电脑的工具,但是人的思想会有前瞻性,电脑技术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做设计有很多种方式。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如果你待在一所高校里,学技法其实就是自己需要主动学习的事,没有老师会特意教你ps、ai、ae那些软件,我们上课的内容是设计史,还有捏泥巴、做手工包装、做丝网印刷,甚至写一节课的毛笔字,老师并不管你如何熬夜研究软件,只看最终表现和你的设计理念,当时不会软件你只能自己去学啊,慢慢的自然就熟悉了,再后来不满足,为了避免眼高手低,就想去研究更深层次的东西,学的越多,看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懂得越少,以前其实我也对理论知识很不屑,感觉太死板、太学术,直到自己上了研究生,再开始备课,就意识到了高校老师的重要性,原来那些我认为没什么用的东西一直都伴随着我,对我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非科班的设计师来说,他们一出来更多的是研究软件,跟着别人的东西做,慢慢的越做越上手,然后就很自然的沦为“美工”了,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做出自己想做的东西呢?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说明你要进步了,进步的幅度就要看自己敢不敢去做了。逼自己多看书(什么类型都可以,不要局限于设计),去学基本的素描色彩,去看优质的电影,除了技法再去研究下心理学等等...慢慢的看世界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审美也会提升很多,总之,不断学习吧。也许你觉得理想的生活很遥远,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才能踏上大神的高度,你知道在黎明到来之前总会经历至暗时刻,却不知道黑暗到底还要持续多久 —— 请相信,你做的每一份努力,都在悄悄地让世界发生改变。

“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练习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 —— 让自己变有趣。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20190329180034333.png


 


责任编辑:czh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