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欢独处的设计师该如何发挥自身性格优势

2017-12-07 14:29:13 阅读 229871 本文来源:点融设计中心DDC
分享至: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伙伴:他们喜欢独自在某个不常有人经过的小隔间或小角落里,泡上一杯最爱的咖啡,专心得做着自己的工作。他们很少参加团队组织的活动,偶尔因为一些外在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参加时,也会在逗留一小段时间后尽早离开。哪怕有时他们甚至都不擅长或者不好意思找一个借口离开。

参加公司年会时,他们往往难以对舞台上那些灯光绚烂的表演产生任何兴趣,并且会对周围喧闹以及震人发聩的音响感到难以承受。若不是看在最后抽奖的份上,他们可能早就离开了。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吧?或者你发现其实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类似的经历?比起社交活动或团队建设,你更喜欢独自一人穿着宽松而柔软的衣服,静静地坐在温暖的家里或某个角落,戴上一副可以暂时让自己脱离于周围环境的耳机,一边享受自己最爱的那几首音乐,一边专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通常把这种表现归为「内向性格」。 由于主流文化的关系,你很可能对「内向」这个词产生些许抵触。这就好比文革时期当提到“革命”时大家都会感到「亢奋」一样。没关系,让我们暂时搁下这些情绪,之后我们会深入这个话题。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商业崛起,美国主流文化中最为推崇的品质便是「外向合群」。如今我们也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中,以至于「内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克服和避免的性格。做父母的会早早得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和幼儿园,希望他们能够尽早得开始和同龄人打交道,尽早得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研究显示即使是在美国这个以外向文化著称的国家里,有近一半的美国人表示自己害羞。为了使自己扮演成一个「外向而积极」的人,他们通常会感到异于常人的「焦虑」和「紧张」。连美国都是这样,那就更别说在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了。因为东方国家中内向者比例普遍比西方国家更高。


究竟是什么使人们在性格上有如此不同的倾向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Jerome Kagan持续在进行一项长期研究。他招揽了500名4个月大的婴儿,并给这些婴儿提供一些新鲜事物,比如听录音、气球爆炸的声音、用彩色的手机在眼前晃动、闻酒精棉签的味道等。

Kagan教授发现:

20%的婴儿在受到刺激后会嚎啕大哭、反应强烈

40%的婴儿依然保持安静

其余40%的婴儿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在后续的长期跟踪研究中,Kagan发现当年嚎啕大哭的婴儿更可能发展成严肃、谨慎性格的人。而当年保持安静的婴儿更可能发展出外向而自信的性格。也就是说:高度应激群体更可能发展成内向型;低度应激群体更可能发展成外向型。


换句话说,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如果越是对环境敏感而高度应激,我们越可能倾向于内向。

因此我们通常提到的「内向」和「外向」性格,在心理学家与脑科学家眼里,完全可以理解成某种对于外界刺激程度的偏好。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的环境:不会过度刺激,也不会唤起不足,不会感到焦虑,也不会感到无聊。

20171207141340256.jpg

《安静》的作者Susan Cain将个人最舒适的刺激水平称为“甜蜜点”。
当外界刺激水平低于“甜蜜点”时,我们会感到无聊乏味;当外界刺激水平高于“甜蜜点”时,我们会感到焦虑不安。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内向者对外界刺激高度敏感,因此其“甜蜜点”会产生在较低的外界刺激水平上。这就是为什么通常内向者喜欢的事物,比如“安静得看书”,对于外向者来说通常会感到无聊(唤起不足)。而反过来外向者偏爱的较强刺激的群体活动,会使内向者感到焦虑(唤起过度)。

20171207141400163.jpg

除了对外界刺激敏感之外,内向者通常还会有以下几种特点:

喜欢在一段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

在独处时倾向于为自己充电

处理问题时,步调更缓慢而且更具有目的性

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

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身边事物的意义上

比普通人更容易被某种特别善良的行为而感动


需要注意的是:内向者可能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只是过不多久他们就开始希望能回到自己感到舒服的地方。他们宁愿把这些社交精力都拿出来与自己亲密的朋友、同时和家人分享。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开口前必三思,甚至经常会觉得他们笔头上的功夫要远远好过口头。他们讨厌冲突。有的内向者会对简短的对话感到恐惧,而对于深入的交谈却能收放自如。


如果你是一名喜欢独处、高度敏感的设计师,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在以下方面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对目标用户有更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感知

倾向于仔细推敲设计方案的各处细节,力求产出高质量的设计作品

更容易使自己沉浸在设计思考的「心流」中

善于整合他人的建议

善于用倾听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为了使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内向性格的优势,首先我们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公的区域。高效率的办公环境必须同时拥有开放与封闭区。 当我们在开放区完成必要的设计交流后,可以安排更多时间使自己处于相对封闭或安静的环境,以便让自己更快得进入专注的状态。如果工作条件有限,可以为自己备上一副物理降噪耳机(办公场景无需主动降噪耳机)。

其次由于内向者本质上是对外界刺激高度敏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对设计中的细节钻牛角尖,因为内向者更善于体察和权衡设计上微小的细节。但这也容易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当自己发觉在某个设计细节中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时,需要及时抽离并找自己亲密的伙伴或负责人及时沟通。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Eriksson说过:「只有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投入到所谓的「刻意练习」中,当你刻意去练习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知识或者人物是超出你能力所及的,因此,你要努力去提升你的表现,监督你的进程,并且随时做出修正。」

Eriksson认为,刻意练习最好独处有三个原因:
1. 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他人可能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2. 有深度的动机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是自我产生的
3. 最重要的是,这其中包含着对你性格的极大挑战。只有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直面让你觉得挑战的部分」


心理学家Carl Gustav Jung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内向者和外向者」。我们都是伟大而复杂的个体。对于自我的探索将是我们需要耗费一生去思考和践行的事情。当我们逐渐了解到自己更多的特点和优势时,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

我们生来独特,发挥自身优势是毕生的修行,
我们时间有限,迎合主流价值是愚蠢的浪费。


本文转自点融设计中心DDC(微信公众号DR_DDC)

作者:陶子良

封面:Michael B. Myers Jr. 


责任编辑:mr

认可我的创作,就鼓励一下吧

0人打赏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