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交互进阶指南:如何扫除交互设计路上的3大障碍?

2017-12-01 11:12:37 阅读 230270 本文来源:UEDC
分享至:

交互设计师入门门槛看似很低,在外人眼中会画线框图就以为可以做交互设计师了。事实上交互设计师的大部分工作是输出抽象方面的东西,抽象方面的东西就代表着缺乏可量化标准。缺乏可量化的标准也就导致难以针对性的提高。所以要成为一名资深的交互设计师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目前网上基本没有对做交互设计师的难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基于这个原因我总结交互设计师的三大障碍以及如何扫除交互设计师路上的3大障碍。


障碍1:对于设计的推动

场景1:在交互评审会上,产品经理说XX也有这样的设计,照着XX的来就可以了,没必要像你这样设计; 开发说这样的设计成本比较高,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案; 运营说这样设计的对用户来说不够吸引人注意,可以改成这样…一场评审下来,从用户使用流程到界面布局被改的面目全非。更为可怕的是下一次评审确定交互的会议上,之前达成的共识又一次被推翻,陷入恶性循环中…

场景2:产品经理给你一个很粗糙的原型简图,让你把原型流程和细节补充完成…;交互评审最终通过,给到视觉做视觉稿,视觉加入自己的想法,把你的交互稿的结构逻辑定义规则按照自己的理解逻辑改了一遍…

以上两个场景可能是很多交互设计师会遇到的。在以上两个场景中交互设计师的角色完全陷入被动。沦为一个悲催的线框仔,和设计的推动者完全不沾边。那么问题来了交互设计师如何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做一个设计的推动者?

出现以上两种场景的根源是交互设计师在平时工作中缺乏专业能力、气场和沟通能力。因为缺乏这些才导致在工作中地位较低,不断地被质疑被修改以及和各个角色的对接产生不顺。专业能力,气场和沟通能力这三个没法在短时间内提高,但是针对场景1和2也有套路来应对。

场景1:在评审过程中学会拆分使用场景讲述交互方案

交互设计师直接用具体的交互原型界面进行评审很容易被质疑和推翻。会议上的人对于具体的界面感知度很高。学会用抽象的东西进行评审,这个可以吸引会议的人的大部分精力,最后再拿出具体的交互原型界面。

整个交互原型可以拆分为很多页,最开始讲解整个设计的背景(业务背景,技术背景),适用人群,整个交互设计解决了那些问题,然后再讲需求,拆分需求,拆分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对应的功能流程图。基本在这个发过程中,会议上的其他人不会有太多的异议。因为这个是抽象不容易反驳的。这个过程基本是一稿过。最后拿着对应的场景、功能流程图和最后的交互原型一一对应。前面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为最后的交互原型图做铺垫。这样就可以让交互一稿过。

场景2:在一一对接产品和视觉时,要尝试在交流中和对方达成一致,站在统一战线上,帮助他们分担压力。同时通过外在的因素达成想要的结果。

承担产品经理的原型输出文档工作。让产品经理认识到我做交互原型更专业更省心,他不用在此分散精力。他可以将更多大时间把控产品需求的进度和挖掘需求。我是他亲密的战友,一起解决产品问题; 和视觉设计师的关系是两方是一个用户体验团队。遇到分歧可以从产品,开发,用户等多角度去说服对方。遇到确实偏执的视觉设计强行把交互评审确定的原型图改的面目全非可以在评审大会上接受产品经理,开发,运营等角色的挑战,来回几次视觉设计师就不会乱改交互原型逻辑和整体布局了。


障碍2:设计符合用户的认知模型

交互设计的工作是将实现出来的设计符合用户的认知模型。但是每个人都存在认知盲区,对于界面设计的时候,认知盲区导致设计错误。所以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在在工作中不断地减少认知盲区的范围,让设计出来的切合绝大部分用户的认知模型。

以下章节引自采铜关于认知的文章,以此帮助大家了解认知这个概念。

当我们思考一个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时,如果很快就找到答案,那么可能意味着这个答案并不周密。只顾及了问题中某个侧面或者局部。若真要把一个问题所牵扯的方方面面想清楚,则要困难得多,只有少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才能做到。

周密地思考问题很不容易,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信息,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例如一说到辍学创业就想到了盖茨、乔布斯这些极端成功的例子,却完全忽略数量远多得多的失败者。而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显然这些极端隔离并不能反映整体情况。若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思考就容易出现偏颇。

第二个原因是“证实偏见”,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去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每个人很难自己去消灭这些“盲区”,因为它属于“未知的未知”,即一些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无法消除盲区,最多只能逼近无盲区的状态

简单的矩阵可以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

· 公开区:我知他也知

· 盲区:他知我不知

· 隐秘区:我知他不知

· 未知区:我他都不知

每一次交流都会使四个区域的面积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而理想的交流,应该是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随着减少。

上述是对认知的介绍。交互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不断了解用户,学习行业主流产品的设计背后逻辑,学习用户体验相关的知识,通过不断提升专业度减少盲区和未知区。


障碍3:设计的取舍与平衡

每种方案,站在不同的角色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着不同的优劣,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取舍和平衡,如何去取舍和平衡各个角色?

当一个方案需要平衡,需要取舍时,可以给一个参考标准。这个参考标准就是:低纬度服从高纬度。即战略层范围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在此标准下进行适当取舍与平衡。


责任编辑:mr

认可我的创作,就鼓励一下吧

0人打赏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