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个设计原则 提升人工智能的人性化体验

1 课时 时长:13:21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师们更多的还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尝试。


微软中国资深设计师张舒先生,就一直与Studio 8团队一起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的思考与探索。


仅仅是微软小冰的体验设计,他们就经过了上百次的总结、归纳与迭代,才最终建立了一套小冰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和人性化体验的设计原则。


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有什么难点、痛点,如何建立更人性化的体验,如何高效的进行设计优化与迭代?IXDC采访了张舒先生,请他来一一为大家进行解答,分享他对于人工智能体验设计的一些看法。



Q1 人工智能产品的人性化体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A:说到人工智能、AI和情感化,我们之前在做小冰和很多其他产品的时候,其实就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把AI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并且能够提供给用户一个情感化的体验,这里有几大原则:

首先,是塑造外在的形象。当AI产品具备一个外在形象的时候,实际上更容易建立一定的情感。除了形象之外,可能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的属性,比如性别、年龄、职业等,一定程度上都能帮助用户去了解这个 AI产品的特性。

如果这个产品里面已经有一个AI的形象,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肢体语言,可以帮助用户去了解到,这样的肢体语言也许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AI,那样的肢体语言也许是另外一个性格的AI。

然后,是涉及交互的一些东西。就是在AI产品中,加入模仿现实可能出现的交互方式和流程,这样能有助于用户更好的去了解、熟悉这个AI产品,更好的与AI进行交流和互动。

当用户发现这些交互流程,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已经遇到过的,他就可以直接借鉴这些经验,用到跟AI产品的交流中,随着用户跟AI的互动越来越密切,AI也会越来越了解用户。

最后,是树立AI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在做探索中发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当AI产品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其实就会把整个体验带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人是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很容易被周围的人或事影响情绪和想法。当我们去树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AI价值观,实际上我们希望可以去影响到用户,让他们也处于愉悦、开心、积极的状态。



Q2 在智能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我之前做微软小冰做了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如果说遇到的设计挑战,真的是深有体会。其中最大的挑战应该就是,很多产品都是非常探索性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借鉴。

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只能去摸索、去实验,通过快速的建立原型,然后去收集用户的反馈,包括用户数据和用户的interview,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再快速的去进行迭代。

其实,用户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不论是采访得出的结果,还是用户的数据信息,基于这些我们才能快速的更新,虽然不是每个更新都能保留,但对于最后产品成型都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Q3 您认为,人工智能的人性化服务能否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服务?

A: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然后答案可能也不是非黑即白。有句话是说,当我们有一个新的技术的时候,其实这个技术并不会取代一个老师,这个技术会取代的是不学习新技术的老师。

举个例子,ATM也就是自动存取款机刚刚发明的时候,很多人就在议论,有了这个机器后是不是很多银行柜台的操作人员就要失业了,因为ATM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柜台人员做的很多事情。

然后这个事情确实发生了,据美国统计,从1988年到2004年,因为大量引入自动存取款机,美国很多银行的柜台服务人员从二十多个降到了十多个,减少了将近一半,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

但同时,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当每个支行人员变少的时候,实际上这些支行会有更多的经费预算,能够去开设更多的支行,最终银行业工作的总体人数反而还变多了。

所以,这其实就是说,当我们在引入一个新的技术、新的科技时,一方面可能会对有些职业或者对有些人的就业岗位会有影响,但它同时还会创造一些新的机会。



还有一个例子,这个会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一点。我不知道现在大家是不是还了解这个职业,我小的时候坐公交车,公交车上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售票员,上车时你需要去买票。

现在我们有了智能的读卡器,公交的通行卡或者地铁通行卡,上车的时候只需要刷一下就付费了,然后电子播报提示到什么站了,你到站下车再刷一下,我们就不再需要售票员了。

但我在想,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它又创造了另外的机会,比如说读卡器的设计,卡是怎么使用的,为每个站台的播报录音等等,实际上是从另外的角度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所以当我们引入新技术时,很多人会担心是不是会失去就业岗位,或者很多职业是不是就不需要了,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的,但与此同时它会创造很多新机会,可能是我们在目前阶段不一定能想到的。

所以,AI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还是相辅相成。


Q4 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设计师来说有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A:近几年一个特别热议的话题,就是当AI和AI加持的设计工具越来越多的引入,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今后究竟该怎么做,会不会很多自动化的东西已经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设计师的工作?

其实在我个人的理解来看,设计师的工作可以分为很多个层面:

第一层,是最底层的、最基础的。比如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子,什么东西放在哪,整个页面该如何布局,可能有一个最原始的结构;

第二层,可能会涉及到信息架构。哪些信息的优先级比较高,哪些优先级相对低一些,需要突出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基于用户的画像、用户的故事板,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需要消化和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第三层,可能还会涉及到设计原则、设计目标、设计规范,这些内容实际上也都是设计师的职责;

第四层,到了最顶层,可能说你的策略是什么。



目前来看,比较多的AI产品,实际上都还是在第一层这块去帮助设计师去做一些工作,比如说自动化的生成海报,去进行布局,去做颜色的选择、内容的排列等等。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当我们可以利用AI的技术,帮助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重复性的工作,实际上可以释放出设计师很多的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或者说更复杂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些AI的工具或者是AI技术越来越成熟,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然后还有一点,新技术落地跟设计师的关系,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的科幻电影,比如一个人跟电脑说,帮我调出什么什么资料,然后他做了做手势,在空中点了点,都没有点屏幕,然后所有事情都发生了。

这实际上就是在那个时期,大家对于比较自然的交互,或者比较向往的交互的一个憧憬。然后用设计,无论是原型、动画,还是其他的什么方式,把它做成一个可视化的,无论是电影也好,模型也好,原型也好,把这个东西展示给大家,带大家体验。

随着技术越来越发展,这些东西可能慢慢地就变成现实了。比如说语音助手,就已经不是一个非常新的东西,可能日常生活中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接触到。然后像一些空中的手势,其实都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间点,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 AI可以帮我们去做很多要花很多时间的工作,我们就能利用这个时间,去想一些更长远的、更Visionary的东西。

我们可以去思考未来的交互、自然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去把这些东西去可视化,把它做成原型,实际上这些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



Q5 微软中国设计团队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如何进行高效协作?

A: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微软studio 8团队,我们是一个拥有50多人的设计团队,包括UI、交互、用研等职能岗位,目前团队还在继续扩张,欢迎大家加入。

基本的工作方式和日常的设计流程,我们首先会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去定义问题、调研市场背景、做一些视觉上和交互上的探索,最后做成原型去验证。

协同工作时我们会取决于不同团队的需求,然后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我们会根据每个团队的特性,不同项目所在的阶段,去看什么样的设计方式或者什么样的设计流程,更适合我们当前的场景。

如何高效协作,是我一直都很感兴趣也一直在研究的事情。之前我在小冰的团队,小冰的项目非常多样且多是探索性的,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敏捷开发的思路或者说思维,运用到设计团队中。

提到敏捷开发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设计师们可能都会跟开发团队或者产品团队有每周的站会,去进行daily scrum,然后用sprint去计划我们每个sprint要做哪些事情。

作为设计团队,我们也想引入同样的敏捷思维,因为前面也提到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项目,非常的碎片化,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运用敏捷式的开发,对于设计效率有一个改善。

实际上的做法就是整个设计团队也会有每天的daily scrum,我们把任务分成一个个的周期,对于团队来说,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个人都在做什么,哪些优先级比较高,哪些优先级可以往后排一排。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因为个人可以很好的去评估、计划,了解之后有哪些项目,有哪些优先级高的东西,所以不仅是对团队,对个人实际上也是一种帮助。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张舒

张舒

微软中国

资深设计师

毕业于昆士兰大学,现在微软中国负责微软小冰等产品线的设计工作,曾获得微软全球Hackaton的 1st Place Winner。专注于设计原则与流程的优化,同时不断探索促进团队高效协作的文化与工作模式。

这里拥有全球领先的用户体验创新知识。全网独家,更权威,更全面。

每一年,来自全球领先企业的专家、CEO们都给我们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与前瞻观点。帮助数以万计的从业者们解决产品、设计、运营、技术、管理等5大内容类别的困惑与瓶颈。在这里,你可以观看500+国际体验设计大会高清权威视频课程。

IXDC带你建立全球视野与能力,解决专业困惑与职场瓶颈,足不出户汲取让你成长的海量知识。联系在线客服:18826260168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