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红石: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30年的建设与发展

2022-07-11 12:12:43 阅读 136098 本文来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图/文 周红石、本刊主编

周红石: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



编者按:随着人类进入工业4.0时代,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工业的智能生产和制造。互联网、物联网、整合平台、全产业链等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工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进程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也使得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特别是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应关注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以及工业设计在产学研用各环节的相互融通。行业协会在政府、企业和高校中的平台作用逐渐地被凸显,它们彼此间的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更是成为判定一个城市的工业设计是否在经济生产中具有核心竞争力。鉴于此,本刊特别推出“工业设计协会发展谈”栏目,给大家推介部分国内外,为区域、国家、省、市和地区工业设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相关行业协会,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以期为各省、市、地区工业设计的全产业链及相关行业协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数据。

20220711101749757.png

工业设计:周副会长,您好!很高兴能跟您进行有关行业协会发展建设方面的交流。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作为我国较好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和行业管理作用,参与国家和省内有关部门政策咨询的行业协会,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并且广东省的工业设计也是发展较好的省份。您能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咱们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的基本情况吗?


周红石(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是全国最早一批省级工业设计组织。协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初期,主要承担着“教化者”的角色——运用学术资源在产业界、企业、各级政府、社会传播工业设计的理念和价值;在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之后,我们着重工业设计创新,构建广东支持的工业设计发展体系,协会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政府、产业、设计机构、高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正是我们充分协调了围绕工业设计的各类相关资源,并亲身参与到各类推进项目当中,因此现在从整体上看,广东省的设计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工业设计:周副会长,您认为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在工业设计及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开展的重点工作有哪些呢?


周红石:与其说我们协会是一个行业协会,不如说我们是一个专业协会。我们的服务对象并非工业设计一个行业,如果工业设计行业的定义是从事工业设计专业服务的行业,我们的对象既有这个行业,又有工业设计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和企业所构成的产业,我们的服务面向行业、产业及政府,也面向高校、设计人才及全社会。做政府的助手、做地方的帮手、做产业的推手,是我们作为省级设计组织的重要定位。

这些年来我们开展的工作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有:

其一,1999年协会参与创建的广东省优良工业设计奖,2008年起正式升格为以政府行政首长命名的“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开全国各省先河。“省长杯”如今已成为横向联结主管部门及科技、商务、教育、文化旅游、知识产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省级部门,纵向联结全省各地市及国内外的一项大型赛事,近年来每届参赛作品高达数万件。优秀参赛作品除了获得省长亲自颁奖和高额奖金外,主创设计师还有机会获得包括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技术能手等各类荣誉。包括广东省“省长杯”、由此衍生的各地市“市长杯”,以及省内各类工业设计赛事、奖项,它们构成了全省工业设计创新作品的评价体系。


其二,早在国家工信部设立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之前,广东省就已经率先开展了广东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基地)的认定。协会在早期省级工业设计示范的策略、标准制定和推广,以及后期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相关工作当中均有深度参与。广东省在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数量上一直保持在第一梯队,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企业,超过80%都是我们的会员,与协会在产业界积极推广、挖掘和辅导密不可分。我们按照国家、省、市三级设计中心,以及推动企业按照中心的标准构建自己的设计体系,并按条件积极申报认定,作为全省企业工业设计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其三,设计人才是工业设计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建立工业设计人才的评价体系,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协会提出并配合广东省工信、人社部门在全国第一个开展了经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相继有四十余位从业者获得了高级工业设计师的职业资格、数百位获得了工业设计师和助理工业设计职业资格。从去年开始,工业设计总体纳入工程系列职称认定,工业设计从业者将能获得从员级、助理级、中级、高级到正高级工业设计工程师的职称,高级评委会由协会负责组建。职称制度的确立,工业设计人才有了进一步获得专业晋升和能力发展的阶梯,是创新者从后台走向前台的一个标志。


除了上述3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我们还提出了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设计人才职业化的广东省工业设计发展“三化”战略,在省政府层面进一步被完善为“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人才职业化和发展国际化”的“四化”战略。早在国家实施大湾区战略之前,协会即向主管部门提交了在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之间建设粤港澳设计走廊的构想和方案。省政府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连续3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系统打造“珠三角设计走廊”的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空间战略。空间布局由点线面构成,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在纵深领域的扎实推动,我们联动各地的设计组织组建了“湾区设计组织联盟”,通过交流经验、互补资源、共同联手等不同的形式,在这些节点城市明确抓手、开展活动。联盟近年又吸引了汕头、韶关、清远、云浮、湛江等非湾区城市设计组织加盟,可以说,工业设计在珠三角长足发展的同时,正进一步向粤东西北——工业设计发展滞后区域实现拓展。


20220711101816974.png


工业设计:周秘书长,您认为行业协会该如何在企业中发挥凝聚力?并引导工业设计相关企业的发展呢?


周红石:工业设计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既是协会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协会发展最重要的一股推动力量。在工业设计的生态链里面,企业的需求决定了设计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推动企业重视设计的内容、价值、工具和方法,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从普及工作做起,从树立标杆到梳理案例,让企业切切实实地感受和体会设计的价值,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至于如何引导工业设计相关企业的发展,我们自2010年设立了第一个专业委员会“交互设计专委会”(现体验设计专委会IXDC),陆续设立了人才发展、CMF、“设计+”供应链等专委会,就是依托于企业在纵深领域探索更深层次的专业服务。人才发展专委会聚焦于设计人才、尤其是高端设计人才的缺乏,整合教育、培训等社会资源,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CMF则是近十年企业界和设计界高度关注、却在系统性、前瞻性、专业性等方面有所缺失的一个领域。我们整合了地方协会、高校、平台及海外资源,探索趋势研究、建立标准、供需对接等形式,服务于不同企业的用户。“设计+”供应链则针对设计公司开展了原创品牌的构建,希望在供应链环节上给予设计公司有效的助力,以共享设计成果的理念推动原创品牌或产品的发展。而体验设计在互联网产业逐步向传统制造业拓展的当下,IXDC通过国际体验设计大会的平台,聚集了来自全球最为高端的设计资源,以论坛分享和工作坊等形式,为设计和产业带来了前沿的资讯、理论、工具、方法和案例,IXDC也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验设计平台之一。


工业设计:基于行业协会的视角,您认为工业设计产业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


周红石:我们协会10年前就提出了设计产业化的概念,但似乎和今天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样。所谓设计产业化,是指工业设计服务机构的规模化发展,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工业设计产业。就目前的情况看,工业设计服务机构数量不多,普遍弱小,在整个社会及服务企业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从事这个工作,让这个行业持续发展壮大。


但今天不少人对这个产业化的理解,却是让原本提供设计服务的机构进入到细分的产品制造、产品品牌和产品销售领域,实现所谓的产业化发展。我们知道,当下的设计公司大多由工业设计师创立和主导,尽管用户研究、品牌研究、产品设计是他们的强项,个别设计公司在原创品牌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和成就。但总体而言,面对整个产业链条,其知识结构和资源协调能力并不能覆盖这么多的专业领域,加之缺乏抗风险能力,设计机构主导全产业链的发展并非设计产业本身的发展方向我们始终坚持引导设计机构专业化设计服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满足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设计需求,另一方面服务内容从产品本身向产品系统升级、向服务系统升级、向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升级。


20220711101840495.png


工业设计:周副会长,您认为传统的工业设计与现代的工业设计相比,在内容、对象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工业设计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本质与核心,以及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周红石:工业设计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和对象的确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工业设计把产品当作对象、把产品的最终呈现形式当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尽管用户研究和市场研究都会涉及产品定义——技术、展示、商业、使用等各个产品环节,但这些只能作为产品设计的来源或背景。到了今天,产品定义涵盖的范围被大大拓宽了,技术需要整合,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可以设计,生活方式可以设计,这些部分有时甚至比产品本身更需要专业化的设计。企业乃至产业的需求,直接为工业设计服务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时,全产业链和全服务链的设计参与,以工业设计的系统思维与方法,工业设计师的视野又能拓展至更为广阔的领域,比如互联网产业、科技业、服务业、娱乐业、餐饮业乃至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等等。能否成为工业设计服务的对象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制造业基本都转移了,但它每年培养了那么多工业设计人才,这些人才被一大批创新型科技公司及包括银行、保险、餐饮等在内的服务业所吸纳。2020年,我们协会组织了一场活动,在号称世界美食之都的顺德举办了“食物设计节”,邀请了国内外一批具有工业设计背景的食物设计师一起论道食物设计的艺术、品牌、用户、环境、器具、工具、服务和工业化思维,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通过设计 “成功串联起了一产的农业、二产的工业和三产的服务业”。


以用户为中心、用产业化的思维做设计,我认为这是工业设计的初心。将产品设计延展到围绕软、硬产品的服务系统设计,应该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端倪。但在知识结构、商业思维、人才体系等诸多方面,面对这样一个未来,我们的设计公司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设计:周副会长,您认为广东省工业设计这些年做的实际工作及取得的经验,哪些是最值得推介给其他省市的工业设计协会的?

周红石: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在推动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用我们胡启志会长的话:“得益于有为的政府和企业家精神两股最为重要的力量”。在产业界并不能认知工业设计及其价值的时候,是政府和主管部门愿意倾听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的专业意见,准确预见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未来,通过大力扶持与宣传,更通过制定各类政策加以引导,直至将工业设计上升为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近30年,协会几乎参与了广东省所有工业设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各类工业设计活动的开展;近10年也参与了不少地市的产业研究和政策制定。协会代表的是与工业设计发展有关的各种社会力量,在专业化方面赢得了各级政府的信任,这是经验之一。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是站在企业战略高度看待设计,这也决定了其企业在设计上投入什么样的资源与力量、采用什么样的思维与方法。深入企业一线研究问题是我们协会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这些研究能支撑起设计创新的价值,获得企业家的信任,就能基于创新的主体推动企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因此,设计师和设计服务才会有需求的土壤、发展的空间,这是经验之二。


协会的工作以服务为主,除了政府和企业两个服务对象,关乎设计生态的每个部分都应该成为我们协会服务的目标。在院校方面,我们长期与广州美院等高校合作,参与承办全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和历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与广东工业大学和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共同设立体验设计研究发展中心;与大批不限于广东高校的工业设计学者合作,参与地方政策、人才战略、企业案例、设计扶贫、区域振兴等研究工作;我本人也在几所高校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将产业一线的需求尽力导入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设计,越来越接近于“无人区”——西方上百年、我们数十年,我们模仿、学习的对手越来越少,越来越需要探索新的目标、新的方法、新的路径。协会曾经和广东一家知名企业探讨这样一个话题:他们在并购了日本某知名企业后,究竟能从国外的设计方法中学到哪些,结果是:日本企业内部的设计团队目前正在学习我们的先进设计方法并付诸实践。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制造业优质的发展土壤,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促成了我们协会关于设计发展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国设计向何处去?中国设计如何能立足于世界设计之林?


前些年,我们在佛山顺德的一个小乡村举办了一场论坛。论坛基于协会参与了数年的乡村文化保育项目,吸引了来自文化界、商界和设计界的不少专家学者,一起论道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的共识被总结为中国设计的《逢简六条》——发掘乡间技艺、发展文化图式,建立中国工道、构建中国体系,注入造物灵魂、确立生活记忆,塑造天人共济、实现绿色发展,赋予人文精神、节制造物滥用,贡献东方智慧、文明设计未来。今天的设计植根于中国文化,面向的是整个世界,通过每一个设计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在某一天与德国设计、北欧设计、美国设计、日本设计一样,被效仿、被学习、被尊敬。去年是我们协会成立30周年的年份,在纪念大会上,协会会长胡启志提出了“新设计运动”的主张,或许这场运动的定义尚不清晰或完整,但作为“多思的实践者”(协会老会长、广州美院原副院长尹定邦教授语),协会和广东设计界一道在实践中一定能加以完善或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诚希望全国的设计界朋友携起手来,我们有信心推动中国设计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乃至风格走向并影响世界。


责任编辑:林诗颖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