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台自动贩卖机不卖零食不卖水,卖「平静」、「意义」,「想象力」

2018-06-08 11:45:47 阅读 227108 本文来源:IXDC
分享至:

20180608105051684.gif

前段时间,这台自动贩卖机在悉尼街头火了:

不卖薯片和巧克力,也没有饮料。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商品」,是这样的?

20180608105649358.jpg


勇气 Bravery

20180608105938613.jpg


连接 Connection

20180608110007743.jpg


友谊 Friendship

20180608110036052.jpg

还有 归属 Belonging、安心 Reassurance、意义 Purpose 等等。

20180608110105635.jpg

只要往机器里投两澳元,你就可以「买」一样?回家。

有人图个新鲜,排老久的队去买一个「意义 Purpose」;也有人不屑,觉得这不过是玩玩概念,哗众取宠,内心的 os 是:「没什么鸟用」。

实际上,这是一个公共艺术实验「Intangible Goods(无形的商品)」。

20180608110243516.jpg

▲ 创作者 Elizabeth Commandeur 和 Mark Starmach


创作者之一康门德(Elizabeth Commandeur)说,她想用这样好玩的、互动性强的方式,把人们很难真正开口谈论的一个问题推到大众面前:现代人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我们正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我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却无处安放。」康门德的搭档,斯塔马克(Mark Starmach)补充说。

20180608110346962.jpg


从「买买买」获得的启发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越是心情郁闷的时候,你就越有冲动想要买东西?

早在 1986 年的圣诞前夜,《芝加哥先驱报》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我们(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用购物袋衡量生活质量,用购物疗法抚慰心灵创伤的国家。」

从心理学上来看,「买买买」倒不完全是商家的谎言:某种程度上,它确实有「购物疗法(Retail Therapy)」的作用——在情绪沮丧的时候,「购物」这个行为可以帮你调整情绪或精神状态,而你买回来的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一份「心理安慰剂」。

20180608110519816.jpg

30+ 年来,人们这个心理特点被稳稳抓住、不断刺激、不断放大,变成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人们越来越依赖购物带来的快感,买得越来越多,可「快感」持续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

既然「买」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抚慰感,有没有可能发挥它好的一面?

与很多研究消费主义、消费行为的人们不同,康门德和斯塔马克没有一味地批评「买买买」。他们想探索,能不能让「买」的行为和「买到的东西」都有「购物疗法」效果。

于是,就有了这个「无形商品」自动贩卖机。

20180608110554013.jpg

两位艺术家说,这个自动贩卖机里「卖」的都是「为心灵准备的小零食」——简单而有用的情绪心理小建议,有的还放了游戏卡片或者迷你铅笔,让你自己涂涂画画。专业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学家参与了这些「小零食」的制作过程。

更重要的是,他们想创造一种趣味感,让人们可以更轻松、更自在地谈论那些「内心深处的问题」。

20180608110628322.jpg

▲ 在「连接 Connection」里,你还会找到几颗金色小星星


无形的思维牢笼:普遍存在的「污名化」

康门德他们发现,即使是在心理咨询比较普遍的悉尼,即使很多年轻人嘴上会说「心理问题就像『心理上的小感冒』一样稀松平常」,但当人们真的发现自己情绪、心理上有些不对劲,第一反应依然是忽略、隐瞒、不愿面对。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长期以来对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无知、误解和偏见,尤其是由此而生的污名化(stigma)。

这跟人类本身的认知方式有关:人类不擅长处理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会想各种办法「解释」它。在心理障碍、精神障碍上,就常常把原因归结为「着了魔」、「被附体」、「自作孽不可活」。

因无知造成的恐惧,又反过来扩散了无知。

20180608110809785.jpg

虽然随着医学等的发展,人们对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有了更多认识,但污名化依然根深蒂固,甚至是以一种很难被察觉的方式存在:

例如,几乎在每一种语言,每一个国家里,「精神病」都被当成是骂人的口头语;近些年来,抑郁症等受到媒体关注,但不少报道只停留在表面,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想象,聚焦了「病」和一个「群体」,而看不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20180608111623187.jpg

用艺术创意的方式探讨心理、精神健康,这个自动贩卖机得到了悉尼市政府的支持,成为今年悉尼市 Art & About 公共艺术计划的一部分。

在悉尼市市长 Clover Moore 看来,过去人们谈到这些问题,总是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而「无形商品」项目带来了一种清新有趣的感觉:人们去自动贩卖机「买」一款「为心灵准备的小零食」,不会觉得自己或别人「有病」,而是觉得这样做好玩,甚至有点酷:

「要去除(与心理障碍、精神障碍)有关的污名化,我们需要让更多人更了解它们。这个项目能够起特别棒的鼓励作用……」

作为测试,「无形商品」只在悉尼街头摆了两个星期,每天限量 250 份,供不应求,一共卖出了 6360 澳元。这些钱被捐给了 3 个关注精神健康的机构:

WayAhead:一个致力于提升工作环境中的精神健康指数的公益机构;

NeuRA:研究如何让人们科学预防、科学认识精神分裂症的科研组织;

Beyond Blue:关注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提供科普知识和科学预防方法的公益机构。

他们希望借着「无形商品」吸引到的关注热度,让这些机构也被更多人看见和进一步了解。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

20180608111813661.jpg

▲ 国外的公益宣传:停止对精神障碍的污名化


- END -

面对一个新产品的设计时,每一个设计师对于产品概念和设计主题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一直认为“创意”没有好和坏,在最初的想法迸发的时候不期待也不在意它是不是完美的,而是应该互相激发,通过协作完成一个想法的建设。

Improvisation——即兴表演,是一种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创作及表演的方法。在设计领域,improvisation变成一种激发创意、促进协同设计、展示概念的方法。

20180608111912143.jpg

学习即兴表演方法,你将收获——

一个全新的创意产出的方法 ,帮助你降低创意产出及验证的成本并且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

重新审视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这样的练习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于创意的敏感度 

增强自己的创新自信心,打破“创意要靠抓破脑袋”的固有思维

学会如何与他人一起协同式创新


本文来源丨BottleDream(ID:bottledream)

作者 | 小火龙 

编辑 | 麒麟

图片 | Intangible Goods、Art & About、Beyond Blue、Marissa Betley


在 IXDC2018 工作坊中,ThoughtWorks 资深高级顾问王汝佳将分享《即兴创意设计——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来创新》(点击链接,了解详情),将带大家学习Improvisation的设计方法,帮助参会者重新思考产品在使用者生活中的定义,并且如何为使用者带去更好的体验。

20180608112013016.jpg

责任编辑:大同

认可我的创作,就鼓励一下吧

0人打赏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