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原则之宜家效应丨如何让人们爱上你的产品

2017-10-10 14:01:06 阅读 143542 本文来源:摩客专访
分享至:

宜家(IKEA)是一家瑞典家具零售商,因需要用户亲手组装产品而闻名。 人们倾向于高度重视他们自己创造的产品部分, 这种认知偏差被称作宜家效应,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成果和感知价值的认知偏差。 

宜家和乐高设计的产品是这种心理效应的范例。设计人员在设计解决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宜家效应,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它。

关于宜家效应

当目标用户越需要定制和参与制作产品,那么宜家效应就越与作为设计师的你息息相关。当产品顺利完成后,宜家效应可以帮助你慢慢将成就感灌输给用户。该效应在用户和产品之间创建了更强的联系,用户会将完成产品的付出转变成对该产品的喜爱。与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的产品相比,这种产品的主观价值将更高。

例如,参与研究的学员自己制作了千纸鹤。参与者对这些千纸鹤的估价大约是另外一组未参与折叠者的五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宜家的效应并不是把产品成果放大或缩小,而是让用户参与并完成任务。 当用户可以享受参与和完成产品的过程时,宜家效应就会出现。 如果产品在组装后立即拆卸,效应也会马上消失。

另一个例子就是这样的效果。在上个世界20-40年代期间,美国食品制造商希望减少制作蛋糕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大幅度地简化了制作流程,用户只需要添加水就能烘烤蛋糕。不幸的是,蛋糕原材料的销售因此迅速停滞。

于是制造商找到了名叫欧内斯特·迪克特的心理学家。他发现原因是制造商把制作过程弄得过于简单, 以至于人们不能在烘焙蛋糕中得到满足感。这种感觉就像从商店购买现成的蛋糕一样,毫无意义。于是制造商决定将原材料中的鸡蛋弄出来,让人们自己添加。这个做法使得销售额再次上升。

人们需要进行情感投入,从制作蛋糕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果。有的时候使产品弄得容易,不一定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用户也会享受打破鸡蛋,弄脏双手,参与了烘焙过程,最后吃到蛋糕的感觉。

如何在设计中应用宜家效应

亲自参与制作增加了创作者对产品的感知价值。作为设计师,我们深知这种感觉。让我们来看看在设计中如何利用这些想法,让用户在我们制作的产品中看到更大的价值。

相对于预先组装好的产品,人们往往愿意为自己制作的产品支付更多的钱。一般来说,贡献越多,估值越高。 然而,如果参与的难度太大或者感受到的贡献太小,人们都无法从中获取满足感。只有当用户参与其中并顺利完成任务时,才能实现宜家效应。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参与难度低且贡献较高的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宜家效应。

除此之外,尽可能让用户可以把控产品和自定义服务。设计应当易于执行(如打破鸡蛋),并带给用户高度的贡献感知(如烹饪了一个蛋糕)。当你让用户感受到控制产品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而这些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地从产品/服务中获取所需的内容时,他们就会与产品/服务建立更强有力的联系。

例如,数字设计师可以使用样本数据和可编辑模板来实现宜家效应,使用户在初次使用app时感觉到灵活和易操作。促使他们编辑模板并与产品进行互动。

例如,引导他们完成创建个人资料的全过程。成功执行一个简单的任务就比如发送给他们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或在他们的网站上设置了一个小工具。

简单的操作不需要耗费用户太多精力,同时让他们觉得贡献很大,这将帮助他们降低对尝试新产品的恐惧。如果用户坚持并恰当地这样做,一段时间后甚至能培养用户对这个品牌和产品的忠诚度。你将会赢得几位宣传大使,他们会告诉别人:“这个用起来太简单了! 你应该试一试!” 或者像宜家家具的效应一样, “我节省了一些钱买这个东西,它现在看起来很不错,甚至比其他商店里花哨昂贵的家具更好!”

写在最后

有时用户想要花点功夫的时候,如果你为用户省去这些参与环节,可能会剥夺他们在这过程中的一些快乐。仔细想想是否应该删减这些环节。

为了有效地发挥宜家效应,我们应该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或者设计一些任务,增加他对的产品的归属感和品牌忠诚度。 这样我们的设计就会备受喜爱。

原文作者:Anton Nikolov

翻译:Cherry


责任编辑:mr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