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B学习者培养计划

1 课时 时长:20:44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全民设计教育分论坛,该论坛从教育出发,与嘉宾一同探讨了在各个教育阶段,正在推行的课堂模式,尝试探索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模式。

在本段演讲中,无锡太湖国际学校设计课程主任Tonderai Mutasa教授,发表了主题为“A FOCUS ON LIFE LONG LEARNING”(专注终身学习)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首先解释了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是做什么的,他们是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的,进而谈及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心态,来面对不断改变的世界,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


重点获益

· 了解IB这个设计学科到底是做什么的

· IB如何引导学生具备面对改变的能力

· 要培养这种能力具体要掌握哪些技能


图文实录

谢谢。大家下午好,我受邀来到这个论坛为大家做演讲,我也非常荣幸接受这个邀请。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IB学习者培养计划,以及在太湖国际学校当中,我们设计思维的应用。

在我演讲之前,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教育计划整个的流程是如何的。IB设计项目从一个跨学科的主题,变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让学生能够聚焦于设计思路上,而且把设计的思维运用到方方面面。当他们观察整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不把世界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相反,他们从小学开始就以一种全局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到了初中的时候,学生就开始以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方面来了解这个世界。然后到了他们该拿文凭的时候,他们就会更细化深入的了解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IB的促成原因之一,就是改变,这个概念。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改变,我们经历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科技在改变;我们如果像鸵鸟一样逃避现实,就会辜负了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面对改变?如何让他们为一个我们都没把握的世界做准备?我们怎么给他们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成功的方法和工具?从IB的角度来说,这就到了IB学习者培养计划出场的时候了。

IB学习者培养计划旨在培养终身学习者,让他们有能力成为对国际环境有所贡献的奉献者。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设计循环上的时候,有十个学习培养的目标,第一个就是思考者。思考者计划能够让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具有想象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去了解自己正在体验的环境。所以这个thinker的类别,我觉得是我们工作当中的一个核心特点。

第二个培养目标叫做提问者,其实学生从本性上来说,对于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所以我们想要培育这种好奇心,让他们成为提问者。在我们的设计环节当中,我们会在初中这个环节植入。首先第一个,我们希望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引导他们去调查目前想要解决的问题的来源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也会教他们如何进行调研,并把调研的过程中融入到设计思维的培养当中。

第三种是冒风险者,冒险家。如果学生可以感到非常的舒服,设计者可以感觉到非常的舒服,也就是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去突破,不为自己提出挑战,仅仅是做那些别人认为可以做的可能做的事情的话,那么他是没有潜力的。在我们的设计计划当中,我们鼓励学生踏出自己的舒适区,让他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能够超越自己的能力,做一点突破。正是这样的勇气,能够让他们去发现新的技能、了解新的知识,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新的产品。

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人生的发展,不断的做出适应,不断的对变革做出适应。如果学生对于身边的情境,尤其是不熟悉的情境,能够加以适应并做出推理,可以不断的成长。如果不去做这种推理,不去做这种尝试的话,他们永远没有办法成长。所以我们鼓励学生能够从已知走向未知。

有了设计,我们经常观察产品和我们设计的东西的不同的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设计原则。在我们的设计项目当中,我们把它解读为设计出一种不会危害他人利益的产品。也就是说,他们必须遵循公平的原则,他们的产品应该是普世的,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如何把经济学运用到产品的设计观念当中,让普通人也能用到他们的产品。他们如何把这个想法映射到不同的人身上,同时我们也要遵循产品设计当中的伦理。

考虑到现在学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成长的环境,我们必须面对不同的道德选择。在当前的世界当中,科技的应用往往是超前于道德伦理的规范的。我们看一下社交媒体,其实当出现了一些危机的时候大家才会考虑道德的问题。相反,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先前一步,在产品设计之初有把道德的原则体现出来。

此外我们也希望学生保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是指观察不同的问题文化,了解他人不同的立场。我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中国的股票市场。我注意到一点,我们的股票市场上使用的颜色跟其他市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就体现了大家的开放思维,接受差异,知道在这个地方大家的行为处事的方式跟原先的风俗不一样。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打开思维去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民族,并且为这样的差异而设计。

这样的一种学者类型是我们可以加以应用的,我觉得这是我们跟冒险家这个类别互补的。当我们的学生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在某些时候发现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自己的行动。这个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为他们创造一种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失败了以后仍然有勇气回顾自己的失误,找到改进的办法,把它对应到我们的教育环境当中,这就意味着学生会互相观察各自的成就,而且能够互相鼓励。关怀这种特性就是用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发达的,安全的环境来成长。

沟通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把很棒的想法进行融合。如果没有这样的传播,这种点子就成为一种孤立的财产,不会发生价值。在设计的课程当中,我们尝试培养学生不同种类的沟通技巧,让他们通过书面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不同形式的方法面向不同的观众进行沟通和传播。

此外,我们也会在我们的设计项目当中做很多合作项目。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随着课程的继续,个人设计的作品越来越少,产品更多由一个团队来设计的。我们要观察学生如何沟通的时候,就会观察他们的沟通者这个角色。互动是设计课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启发了我们促成学生之间合作的形式,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知识渊博的人,我们希望IB培养的过程当中,学生是具有渊博的知识的。在一个设计计划中,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在进行设计的领域具有非常渊博的知识。如果他们在设计一个具体的产品,他们要了解不同的材质,他们要知道相应的技术。如果要设计一个软件,他必须要知道这个软件具有哪些操作步骤,以及软件应该如何进行应用。

此外,这个知识渊博的另外的一个外延就是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学生所做的事情的之一就是在。我们专注这些学生理解身边的事物并且从宏观角度来看待设计的能力。在IB课程里,我们培养他们这种能力的方法就是激励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之外进行设计。比如说在初中,当学生开始课程的时候,他第一个任务就是去设计一个能够满足他个人生活需求的产品。初中、高中读完了之后,我们希望他能够设计一个满足他人需求的产品,为全球的用户,为别的社区而设计的产品。要想实现这一点,他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和渊博的知识。

平衡,这个特点往往是和学生如何完成设计过程高度相关。在年轻的时候,学生都非常想要建造一些东西,打造一些东西,比如说设计一款手机,比如说去建一些体量比较大的实物。但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平衡他们不同的设计方法。在IB的体系当中,其实一切都是以平等为原则开展的,每一个设计的环节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彼此之间互相平衡,这样学生才能够把他的研究,把他的知识,平衡的分配到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整体,而不会有失偏颇。

此外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应该能够具有回顾整个项目的全局观,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他们一般都要经历几次设计之后才会意识到这一点。比如说当他们想要设计一款手机之类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操之过急,只是想到灵感,但没有想到其他的方面,然后就开始创作了。这样一个环节往往会造成后续问题的发现。他们留意附近的人的之后,会发现他们有别的他们可以用的方法,问题就来了。我们能不能把设计改一改,把那个也包含进来。这就涉及到平衡的重要性。我们曾经谈过说,设计过程非常重要,所以学生要把这一点铭记在心。如果仅仅是操之过急的关注设计本身的话,那么最终的成品并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慢慢的对于设计的过程更加上心,而不仅仅是只看单个的产品结果。

反思,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理解比较困难,在IB课程当中,我们期待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每一个科目当中的学习进程,在每一个项目的最后,他们都会回顾他们所做的事情。这和设计的概念有点不同,设计是关注设计的结果和产出的,关注基于设计想要解决的问题的。他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产品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

说到反思的时候,我们会想起那些对自己的设计历程有所回顾的学生,而且通过回顾他们的设计历程,他们有时候会觉得困惑,因为他们评价设计作品的价值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进行了反思,想要让年轻的学生们明白,他们的设计过程中,本来就有着一定的价值,也就是作为个人你是如何学习的,如何进行设计的。

说到反思,它是不间断的,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都需要反思。但是评价是关注某一个产品的,产品完成也就结束了评价,这个产品是否满足要求,仅此而已。

我们把设计过程和IB项目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们工作的核心。这些合并在一起的拼图,不同的IB学者特点相互结合,促进设计的进行,并且又促使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得到发展,由此来推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发展。

我们也关注学科内的学习发展。像我之前提到的,学生从一个跨学科的学习环境转移到了一个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学习环境。我们把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和不同的学科对应起来。例如在一个最近的项目里,我们在设计乒乓球的包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跨学科的设计,因为在研究数学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他们也要了解球网,表面积,容量等等。他们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设计中去。而他们在设计中所做的,也是通过数学方法来促进设计进程。

正是在这种阶段,我们会提到知识的渊博,成为思考者,充分利用别的知识进行设计,把他们设计所用到的东西又用回数学中去。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Tonderai Mutasa

Tonderai Mutasa

无锡市太湖国际学校

设计课程主任

无锡市太湖国际学校设计课程主任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