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达应该为设计服务

1 课时 时长:29:30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2016年[设计教育再设计]第五届国际会议表达与实现分论坛,该论坛从表达设计类相关课程的编排出发,与嘉宾共同分享了全面提高设计师设计素养与表达能力的课程设计理念及其经验。

本段演讲中,来自江南大学的曹鸣副教授以“为设计的表达”为题,为我们介绍了一门对很多老师来说既基础又难上的课程——设计与表达课程。他从设计表达的两层定义出发,结合当下设计的变化和动向,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产品设计课程四大模块的不同功能和之间的联系。


重点获益

· 了解如何从产品细节到整体架构最终恢复设计表达能力

· 了解设计表达能力作为群体性技能的重要性

· 了解设计师如何通过四大步骤提升设计表达能力


图文实录:

这门课程对很多老师来说是比较难上的,是整个产品专业非常基础的课程,同时又是很考验老师专业能力的课程,所以说它很难上,而且很枯燥。刚才我看了孙老师讲的很多东西很有趣,但是对于产品设计来讲有趣的过程做不到,可能更多的是在于艰苦的长期训练为主的课程。

今天我的课题叫做为设计的表达,并不是说以前的表达不是为设计,而是说当今的表现更加为设计。

首先我们重新看待一下整个表达的定义,因为我们知道之前,特别是像我这一代人,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那波培养出来的产品专业的学生,当时给我们灌输的理念就是整个设计表达的内容是关于设计师表达和发展沟通设计想法的一个基础工具。这也是长期以来大家对于这门课程的长期共识,是设计师本身的基本技能工具。

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应该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设计师内心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过程,同时又是从操作层面来说或者从技术的层面来说是一个基本的信息沟通工具。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设计如何表达出来,它需要用外向的过程;同时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希望设计通过表达方式更加进步和发展。所以设计表达其实更多的是沟通设计在不同的阶段的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设计的范畴在不断扩展,我们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所对应的整个设计表达的方式方法,包括内容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和丰富。包括现在我们整个的学院里面,专业也分成两大块,一个是工业设计专业,是面向与理工科的;第二是产品专业,就是以前的工业设计方向分成两个不同的专业。

对于我们学院来说,工业设计专业未来的导向是在于交互设计和服务设计为主的方向,产品专业还是面向于产品系统创新方面的探索。所以由于我们在专业方面两个方向非常清晰,所以我们在整个课程的体系里也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产品方向我们还是立足于对于产品本身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本身的课程里面的一些单纯纯技术类的课程,我们会发现它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包括课程本身,上午也有老师说到,很多课程以前是独立的单独课程,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往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发展,每门课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联系,这也是我们这一波课程改革的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整个设计的流程现在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从前期、中期、后期发展出很丰富的内涵来。同时在整个的设计流程中,很多的数据流是打通、互通的,所以我们希望在设计师在前期开始,设计过程的内容会不断地保存和延续到最后产品出来的过程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保存自己的设计过程和保存自己数据的流程。

我们整个设计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展,从原有的设计开发中期那部分为主,开始慢慢往前端甚至后端延续,这也意味着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来说所涵盖的范畴会越来越扩大,所以希望我们设计师在表达能力方面的拓展性方面可以更多地往前端和后端发展。

所以我们会回到原来的产品定义本身,整个设计表达不再是独立于设计师本身的个人能力,更多的是整个系统发生了变化,是成为了一个由产生想法、设计发展到设计选择,最终开发的一个关键部分,它是作为一个群体性的技能。所以这是我们设计表达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由个人的能力变成一个集体的系统能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把课程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前面的背景我不多说了。我们学院主要是在产品类的设计表达课程有两门,第一门是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主要是产品设计表达这门课程,还有一门是二年级的上半学期,叫综合设计表达。我们对于两门课的定位,第一门课是解决基本的表达工具和表达手段方面的培养,第二是综合应用的培养。这个应用涉及从原有的纯手绘类的技术课程,慢慢导入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这样的过程,作为一门设计启蒙的课程。

所以我们这门课程目前来说最大的特点主要是四个,一个是设计技能方面会多样化,不像以前单纯关注手绘和草图的过程。第二,本身的课程模块是分模块化的,等一会我会给大家介绍可以分很多的模块,可以进行灵活的修订和搭配。第三,整个课程的训练不再是很零散的每个技能的方向培养,更多的是以课题的方式综合进行主题性的训练。

第四,设计意识的并进化,我们希望在二年级的学院,因为整个学院规划是整个二年级作为专业技能的导入和专业思维方式导入的重要学期,我们希望在每门课里面并行地把设计意识和思维方式切入。

在当前我们现在产品设计课程包括四大模块,第一个理解与表达,第二概念与表达,第三设计与表达,第四说明与表达。

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任务和承担的主要目标,第一,理解和表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理解产品的物理性属性,第二,整个形态的结构分析,第三,表达技能的恢复,因为前面有一个课程,希望有一个阶段恢复这个技能。概念与表达,更多的是对于某一个主题的概念发散,概念的记录和可视化的过程。

第三个模块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构架和分析,产品形态的发展,产品细节的推敲,最后是产品整个概念的阐述,产品使用说明和产品整体效果的展示,目前是这四大块。

下面我把每个模块单一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关于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主要是在设计的前期,设计者对于设计对象的理解和寻找问题时候的一些表达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拆解相关的产品,利用相关的图示理解产品的结构及装配方式,为后续的概念发散提供一些比较基本的设计点。

因为这个过程本身是不用动过多的脑筋,同学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和分析上。另外一点,通过上门课程和这个课程之间有很长的时间段,所以需要通过一个阶段让学生把之前的技能能够恢复过来,所以这也是一个恢复的过程。

整个课程分为几大块,关于产品的解构、产品原理的理解、产品的装配和材料与工艺。我们对每门课程都给学生主题,比如说每堂课的主题不一样,有的是选择比较有一定结构性的产品,收音机、小家电作为导入,让学生把身边的产品进行解构,之后把所有的零件按照批号都分类进行分析。

每个学生,大一进来以后对于产品本身的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晰,这个阶段其实我们会告诉学生产品的基本内容,甚至很多学生连拆解产品的流程、方式方法都不是很清楚。

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产品的导入性的基本知识,比如说什么是产品的解构、怎么安装、流程等等,都会有基本知识的导入。这个过程学生很开心,因为之前没有拆过产品,所以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不少有趣的知识。

之后我们希望学生对所有的零件进行记录,这个记录必须是1:1的尺寸,所以大家画的时候必须按照测量以后来导入。所以这个过程希望大家能够训练对于产品的尺度把控,因为严格按照1:1绘制,包括每个螺丝,所以大家必须要懂得一个产品在脑子中的所有尺寸关系。

最后大家完成一个产品,这边是产品解构以后的平面图,右边是它的安装装配图,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恢复一下之前的记忆,把产品的基本材料和装配方式能够表达得非常清晰。

还需要大家有一定的说明,这个说明包括里面的安装要点,材料的说明等等,都要有文字的说明,表示你对里面的理解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案例,因为每个课程的主题不一样、每个班的主题都不一样。

其实这个环节在培养方面更多的关注点,第一个是让学生能够导入对产品的理解,因为很多的学生到了真正的专业课之前,其实对于产品的本身的理解还是不够充分,希望有前期的课程可以导入相关的知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希望学生有全局的知识,我们不再像之前画单独的个体,而是系统地勾画一些东西,所以大家在每个节点上都必须要关注细节的内容。

第二部分,我们称之为概念与表达,这个阶段希望大家开始往思维方式靠了。这个部分的模块主要是针对设计的前端展开的一些讨论和探索,基本的表达的练习。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的工具,我们更多是放在思维导图和手绘概念图方面的练习。因为整个的产品表达课程总共是64个学时,我们需要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所安排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进行练习。

这个阶段其实导入的想法是让学生慢慢从个体的思维切入到团队讨论和自己单独思考的工作流程中,而并不是到后面直接进入到专业课,大家很不适应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接入了个体和团体的练习,这个过程中的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希望对于问题的导入可以从发散性思维、线性思维上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训练。

首先我们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思考工具,我们希望把整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于同样的话题进行讨论,因为我们所有的话题是抽签的,可能每个小组抽到的签不一样,讨论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首先要学会讨论,基于讨论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发散。

这个往往在之前很多的表达课不存在,没有这样的方式,大家都是各自画自己的东西,现在大家合力画一个东西。所以我们会发现,大家在一个桌子上从四个角度绘制同样的主题,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组之间会进行交流,互相讲评和对各组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些案例。大家看到这个图不要奇怪,因为是不同的方向,大家坐的桌子是四个人,很多都是从不同的方向来画的。

前期的讨论结束以后,大家在脑子里有初期的概念和想法了,希望把大家的想法能够记录下来,并且有一定的发展,所以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回到了传统的记录概念的过程。大家可以发现每个人桌上的内容都是基于前面大家绘制的讨论图进行概念的可视化。

所以这部分的量非常大,很多学生一个上午会出很多的方案。其实这个阶段我们作为一门表达课程来说,对于学生本身设计方面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我们希望学生只是记录,我们不会对设计本身发表更多的建议,更多的是让我能够看得明白,所以学生努力地把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关注本身设计的好坏或者是对错问题。

这个过程我们会有大量的要求,一周或两周学生的作业量会比较大,往往一般交作业是整本的册子交,因为没有强度的积累是达不到相应效果的,所以这部分大家花的精力是非常多的。

第三个模块,设计与表达,这部分是开始回到设计本身,推敲该有的流程过程。这个过程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在设计展开的时候,对于推敲和探索中的表达能力培养,整个内容涵盖了草图、草模等相关的思考手段。

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学会的思维是在于,所有的方案都需要通过验证才能不断地往前发展,或者说通过验证推翻再回到最初的原点,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不断地反复自己的想法。

这个阶段的草图或者说表达就更加偏向于个人和对于某个具体的载体的推敲,同时我们也开放了所有的实验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提供服务,如果你有什么想不通就做模型或者建一个草模都可以,比较开放式,所以大家更愿意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实际中的情况,然后再反过来重新画草图,所以很多时候是在模型房画草图。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以往很多的设计表达课是不进入实验室的,我们希望打通所有的实验室,在实验室里面得到验证,这也是让学生在今后的设计课堂里面养成习惯,尽量想法通过实物来验证。

这个时期的表达重点,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细节层面上的推敲和经过几轮草模以后比较完整的形态关系的推敲,所以学生在表达的层面上,经过前面几周联系以后会表达得越来越熟练。这批的草图跟以前不一样,不再是概念的记录,更多的是概念的发展,包括每个细节的推敲,包括结合了草模进行的形态演化。

最后一部分是说明与表达,这部分我们也是想通过一个模块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意识,就是未来我们在整个设计完成以后怎么去阐述自己的设计概念,怎么去表达完整的设计思想、想法。所以这部分我们希望学会理解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传达本身产品使用体验所带来的特性关系。这部分包括对于产品的概念说明,产品的具体效果,细节说明和使用说明。

当然草图是贯穿所有的阶段,只不过要求完全不一样。现在所推敲的细节草图是最终方案的落地细节,需要关注到前面讲过的,对于未来的产品最终落地的形态会考虑更多跟结构、工艺、装配有关的细节推敲,不光是形态的推敲,包括本身的体量和尺寸。

这个阶段其实是开放式的,我和学生说,你们这门课在这个阶段,之前上过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拿出来,比如说学生上过设计表达课程,上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上过PS或者是软件课程的,都可以拿来用,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你们觉得通过前面的课程可以用来表达你的想法的,都可以,所以这个阶段是开放式的,你可以通过手绘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很好的模型,或者是通过3D建模等等,都可以,是比较开放式的。

另外学会理解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一些练习是交代产品使用方式的,前面会有一些基础的训练是训练各种基本表达流程的。相对正式地介绍一个产品如何使用。因为这个过程如果说不够符合逻辑,别人很难理解你的产品使用状态。这也是学生首先要理解自己产品如何使用才能交代清楚的。

最后是关于本身产品概念的阐述,因为我说,你们做了六次的课程,最后需要汇报的时候,我只给大家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每个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把自己的概念说清楚。当然这个过程,我对于大家也是开放的,你喜欢哪种方式就去表达,我没有统一的范畴,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绘画基础或者说喜欢用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概念。可以这样,比较简单,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甚至有的同学特别喜欢画画,就会画得更复杂一些。

所以经过前面的四个模块,最后提交的内容会非常丰富,每个阶段加起来内容非常多,从前期的大量草图,到中期的演变,到最后的东西,都会非常多。所以这门课程最后提交的内容,我们的课程是每个模块单独提交的,不是最后一起提交的,所以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很完整地看到整条开发的脉络。

我简单放一个完整的案例,就是学生的作业,从前期的解构产品到装配分析,然后开始前期对于产品的初期概念发散,到前期的大部分的一些概念探索,后期可以做大量的草模验证或者推翻一些想法,当然这里面会有一些形态和结构的关系,然后演变成最终的系列产品的内容,去完整地表达一个产品的概念,它的使用方式、使用情景,最后是如何被正确使用的说明。

因为使用说明如果考虑不到方案的任何细节,是画不出这个使用细节的。所以等于说这个方案已经说得非常细了以后,才可能出现产品说明的过程。

所以整个流程做完,可能大家得到的更大的收获是在于他们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专业课程,但是对于专业课程里面的每个环节大家都心里有数了,因为后面具体的设计展开还会通过一个系列的产品专业课程解决,但是通过这门课,大家已经对本身的产品开发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会关注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细节要求。

时间关系,我讲简单一些。最后我说明几点,第一,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只能安排相关的模块进行导入和练习,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是关于交互与表达和研究与表达这些模块,形成整个关于表达的课程模块系列,目前针对于本科生,未来可能会不断地往工业设计的方向或者说往研究生阶段发展,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表达的课程系列。

刚才孙老师放的那些,我觉得非常有趣,我们是做工业设计方向里面的表达课程,所以没有包含在产品专业里面。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根据学生的基础,我们可以调整每个模块的训练学时和难度,因为根据我的经验,每一轮的学生基础都会不一样,可能碰到好的一届,很多原理方法讲通以后,大家的练习非常顺畅,有些学生进来以后很难适应的话,我们会在某个阶段放宽学时,增加大家对于这方面的训练。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未来我们在整个课程规划中会进行课程的相关配合及嵌入,什么意思?未来也许会没有这门课,会把这么多模块嵌入到其它的课程内部中,比如说我们可能会跟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打通,这两门课之前是分开的,未来可能结合在一起,里面的环节是由这门课的内容嵌入,其它内容由另一门课展开。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课程都是模块化的方式,为未来下一步的调整做准备。

最后还是回到原点,我本身偏设计师一些,所以我更加强调对于任何工具的价值和原理的理解,所以我在第一次课程里面跟学生讲的更多的是表达的原理和工具的使用原理,和他们对于表达这门课本身的价值认识。

不管我们在哪个年代、哪个时代,设计本身的概念是叠加的概念,不是一个替换的概念,不像艺术可能是替换的风格,设计更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叠加新的内容和新的知识点,也是一样。

所以虽然我们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强调未来我们的产品专业学生出去,更多的是能够具备系统开发、创新的能力,但是我们还是要让学生首先掌握基本的产品本身的开发能力,这就是我们作为一门基础课,相信他在整个产品教学系统中他本身的位置和他的重要性,可能会在不断地演变中发生相应的改变和价值的体现。谢谢大家!


目标听众

· 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

· 产品经理及用研人员

· 管理者、创业者及投资者

· 设计爱好者和学生


关于[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等13家单位协办。共五届。

· 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学学科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准则的定位问题;

· 2013年:“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设计咨询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

· 2014年:“哲学概念”明确地提出了哲学方法在理解设计领域复杂现象中可以发挥的抽象和理论构建作用。

· 2015年:“新现象基础:体验、策略、健康”围绕企业用户体验、战略策略、健康医疗等新兴共同话题或实践领域,用经验分享和学术抽象两种手段和现象学的方法,在探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尝试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升级和教育转型当中。

· 2016年:“精心设计的教育:经历、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会议的收官之作,也是把会议从“设计教育”引向另一个主题的承上启下之作。

官网: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曹鸣

曹鸣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副教授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