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向阳:“体验”文化 | IXDC2018·深圳站主旨演讲实录

2018-11-21 19:16:58 阅读 7764 本文来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IXDC2018国际体验设计大会·深圳站主旨演讲中,我们邀请到IXDC的副主任委员、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的辛向阳教授,通过他自身从美国到中国,从香港到内地再到澳门的不断“迁徙”的经历,与我们分享设计可以作为设计对象?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当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从一开始去学习体验一个地方的文化,而事实上生活中有太多东西都是可以作为设计对象。


20181121191603996.jpg

下方为演讲精彩实录:


产品是文化学习的一个载体

我是今年年初回安徽老家才给我妈妈买了智能手机,之前不敢买,我怕她不会用,也怕她智能手机收到诈骗的信息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年给她买了,买了之后她用了微信,会拍照、发朋友圈、她出去旅游会跟我分享,我感觉特别好。我相信在这里的人有很多有这种经历,其实在我妈妈用了智能手机半年之后她变化了很多,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她学了很多东西,关于智能手机、软件、关于APP。前段时间她问我:儿子你怎么把我拉到这个群了,我不想在这个群,妈妈跟我有非常主动的互动,拒绝了我的邀请。

她通过这个智能手机她熟悉了很多环境,重新认识了周围的环境,包括认识了自己,包括增加的个人的自信。不仅仅是我妈妈的故事,很多人在使用新产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变化。我看到我儿子他在玩游戏,后来他开始用智能手机他就变了,现在我跟他一起玩游戏,很多游戏我玩不过他。我儿子这种叫做Digital  Citizenship,这个成长让我们理解了很多东西。

这个社会很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实一个人发生变化,他是从个人生活方式角度发生的变化,从个人成长的变化,当一群人发生变化时是一个世界文化的诞生。

有的人不习惯看到孩子天天在手机上,但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有很多事在我长大过程中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应该来说我还是比较开放的,他们这些人当中影响他们的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某个软件,甚至所有的产品、所有的环境、包括整个这一代人,环顾我们的四周,我们身边哪一样不是人造的,哪一样东西是天然的,包括我们的树、花、草也是人造的。身边的很多产品和环境都在影响着每个人,过去我们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不仅仅是一放水土养一方人,现在人造环境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这将是我们学习成长的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产品是作为一个代理者的身份,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产品是文化学习的一个载体。

20181121201817803.jpg


当组织作为设计对象

我们会感觉日本的东西很老酒,西方的很新鲜,这是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会影响我们后续产品的选择和包括人生的选择。作为设计师,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体验设计、服务设计,不仅是产品本身,现在很多产品和人之间物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关联性,这个产品有什么物理关联性,这是我们的所讲的人体工学。我们在思考这个产品的方方面面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决策的过程中设计师和企业的思想、企业理念如何贯彻到产品上面去,产品本身内在的物理逻辑,内在的功能,还有这个产品背后选择这个服务的社会人他所拥有的一个需求、期望值和社会价值观,所以在这个过程各种产品、服务,包括社会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人造的。所有的企业、组织、包括我们的国家、新中国都是人造的,现代化的组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时,他解决当时一些生产的问题,他在他的环境里面有典型的代表;到现在21世纪来了,现在的组织不是解决原来的问题,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随着人类对社会要求的提高,人们追求的变化,对现在的组织是有新的要求。其实我们常常忽略一点组织对我们每个人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组织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环节,它包括组织的产品,组成设计,我们想在设计可不可以包括组织设计。


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可以被设计

其实2012年我在IXDC大会的演讲的主题关于服务设计、交互设计和组织创新,组织是人造的,但我们在研究组织的过程中有很多功能,管理功能是组织功能的一部分,在管理功能的过程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最有效的组合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去完成某一项任务。在过去的演讲中你会发现服务设计中决策的落实、决策的内容、什么样的资源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其实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组织设计从这个层面折射出来的思考是一回事的,这是组织管理功能的一部分。

如果把组织作为设计对象。组织当中有很多不同的属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是它的信仰、使命。我们知道一个企业有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但他们不知道使命、价值观都是可以被设计的。

下面我分享一个小小的案例,有一个公司是户外运动公司,创始人非常喜爱户外活动,是企业的个人爱好,后来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他发现接触训练的每个人学会上绳子到下来,快的半个小时,很多人要一个小时左右,这种商业模式流量走不通,他需要想办法利用其他方式获得更多流量。这个企业有几个景点开发出来可能要违背自己保护自然资源的使命,但在商业困难时他很有可能选择放弃这个使命。我们去考察这个企业了解户外基地,如果让这个企业家接触他宣传的理念,他们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喜悦,这个是重新认识自我,成为合格的地球公民。最终我作为户外活动文化的代言者,教每个团队如何在单个产品团队,在一个相互的层面去支撑这个愿景,如果跨行业、如何在文化层面去支撑更高的愿景。

20181121190517176.jpg

美国有一个WinterHouse Pathways围绕这个愿景他的企业先到主流市场、跨领域市场,围绕不同的产品从原来的景点特色旅游、到围绕每一个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产品,让产品的细节融合等等…都做了非常细节的要求。

“让使命愿景成为文化架构,能让人们在文化架构中找到支撑愿景的路径,文化作为一个框架,对产品定位的框架。其实产品作为一个文化学习的载体,文化作为产品定位的框架。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想设计一个人的生活,从一开始先去学习体验一个地方的文化,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作为设计对象。”

我过去的演讲太抽象了,这个演讲你们可以回去看看,我最近清华大学讲《思想的制造》,很多思想串联在一起,推荐两本书《思想的地理》、《theory of knowloge》,《theory of knowloge》这个是中学课程,但是知识是理想。围绕这个事情我最近就在在做技术需求和组织转型。谢谢!

20181121190604197.jpg

责任编辑:ljn
分享至: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